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下一句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下一句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的,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历史智谋小故事。主要就是讲诸葛亮不怕周瑜的刁难,三日内巧妙的造出十万支箭。就这样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广为流传,并且,也产生了许多关于草船借箭的歇后语,方便后人学习记忆。
草船借箭图
比如说: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可以说,这些歇后语完美地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表述出来。例如:草船借箭——有误(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这两句正是体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成功的原因,诸葛亮是向曹操的大军巧妙的借箭。诸葛亮是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他要就算好三天后将会有大雾。所以,诸葛亮就利用有雾的天气,在船上扎上稻草人,向曹营驶去,而曹营这边只看到有许多敌军打入并且船上也有很多士兵(稻草人)于是就开工放箭,这样一来,稻草人上就全部是弓箭了。也就是说,诸葛亮利用有雾的天气,又摸清楚敌军的作战心理,所以才能成功。草船借箭带来的影响也是可以用歇后语表述的,比如说: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有把握等等,这些歇后语一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的结果,当然是借到了很多的弓箭,并且不浪费一兵一卒就能成功,完全就是坐享其成。另外,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诸葛亮的才能,在周瑜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诸葛亮平稳淡定,仿佛早已把控全局,是很有把握的。
揭秘赵云比诸葛亮大多少
赵云赵子龙,白马银枪,武艺奇绝。话说当年长坂坡一役,赵子龙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进进出出,长枪化成道道白光,杀的好生痛快。
赵云与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孔明,长须飘飘,羽扇摇摇。赤壁一战,出尽风头,前有神奇草船借箭,后有火烧十里战船。端的是出神入化,智慧绝伦。
此二人一文一武,一老一少,可谓刘备之左膀右臂。诸葛孔明先生当世人杰,所以史籍多有记载。据史书云:诸葛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当时正乃光和四年。而赵云赵将军,虽然也是威震一方的战将,可是关于他的史料就相当之少。所幸《三国志赵云传》对赵云笔墨甚多,言其俊逸潇洒,身高体伟,初时并未受到器中,军中地位远远不及关羽张飞。幸有长坂坡一役,人中龙凤赵子龙才被世人熟知。
遗憾的是,《赵云传》里并没有提及赵子龙的生辰,这实在是个天大的遗憾。忠心不二,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与万千军马中厮杀,只为救刘备之家属,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铁骨铮铮,这样一位将中翘楚却不知生于何日,实在让人唏嘘。
幸运的是古往今来,赵子龙的追随者甚多。所以关于赵子龙与诸葛孔明年龄的差距也成了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有人分析诸葛亮刚出茅庐之时,赵云已小有名气。所以赵云至少要比诸葛亮大五岁以上。还有人认为赵云去世和诸葛亮相差没有几年,赵云去世时七十多岁,诸葛去世时五十多岁,所以应该赵云比诸葛亮大二十岁左右。
然而这毕竟都是猜测,那个群雄厮杀的年代毕竟太过久远,所以赵云究竟比诸葛大几岁这也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到底在哪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提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在河南南阳隐居?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呢?
卧龙岗
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一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研究的问题,其实,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结论,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就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这样一查看,我们可以知道,但是的“南阳”其实说的是“南阳郡”,隆中则是南阳郡的邓县,也就是说,诸葛亮所在的隐居地、躬耕地,其实是隆中。也有人说诸葛亮是在襄阳隐居的,也就是所谓的“襄阳说”,按照“襄阳说”的观点,隆中是属于南阳郡,所以就可以称为“南阳”……等等还有很多这种说法,在很多资料中,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一些方面。比如说:《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中有提到“南阳”,《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在汉兴六年所写,《前出师表》是在汉兴五年所写,诸葛亮并不可能在一年内改变地方,所以,种种证据都会有所牵连,但最后都会被推翻。
其实,不管怎么说,都不能改变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位才华横溢,能够为报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更是能够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全能人才。诸葛亮可以说是受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而历史证明,诸葛亮也是完全可以受的上这些敬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