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谈南京保卫战:我说不可守 蒋介石非要守
唐生智。南京保卫战时的城防司令。
本文摘自:《白崇禧口述自传》,作者:白崇禧,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一)军事防守会
淞沪会战转移阵地之前,对南京防守事宜,蒋委员长曾经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出席之高级将领有参谋总长何敬之将军,训练总监唐生智将军,第一部副部长王俊将军与我等人。委员长在会场宣称南京是我们之首都,国父陵寝之所在地,必须防守。会中询问谁愿担任防守责任,唐生智立起发言,慷慨陈词,自愿防守。他批评自抗战以来中下级士官牺牲甚多,但未见有高级军官牺牲者,他愿担任防守责任与城共存亡。委员长嘉奖其壮志,但与会人多为唐担心。因为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部队,多是甫由淞沪战场撤下,有的部队伤亡过半,至少也在三分之一以上,而沿途撤退,上有敌机,后有追兵,士气非常低落。以久战疲敝之师来保卫南京,这是我们为唐担心的最大原因。
(二)南京弃守
十一月二十六日,锡澄线失守后,在吴锡线节节抵抗之既定计划,因退兵秩序太坏而无法进行。当时我军之主力向浙赣皖边境撤退,一部分向南京撤退,参加守城。此时,我空军得苏联之飞机援助(苏联援助之飞机计有E15单型、E16双翼型之驱逐机,与SB、DB两种轻重轰炸机),力量大增,彼此曾发生激烈之空战。但是空军并非万能,必须要陆军与之配合才能发生大的威力,所以空军力量之增加,只能振奋国人之精神,不能挽回战局之颓势。十二月四日,敌人以主力沿京芜路,一部京杭路,出现于秣陵关及句容之南京外围二据点附近,是晚两地相继失陷。十二月五日,敌人以主力攻淳化镇、汤山,激战数日,汤山、淳化、龙潭相继失守。十二日晚雨花台失守,中央遂下令放弃南京。十三日敌人入占南京城,城中之部队多被敌人缴械或壮烈牺牲,能退出城者不多。自十二月四日至十三日敌人入城,南京城共守九日。
敌人占据南京后,纵兵放火劫掠、屠杀、奸淫,将我无辜的民众及失去抵抗之徒手士兵,用绳索捆绑,每百人或数百人连结一团,用机枪扫射,或用汽油焚烧。日方军官率领士兵,到处放火,并藉搜索为名,挨户侵入民家及各机关内,将所有贵重物品及艺术品载运而去,妇女被奸淫无数,民众被残杀总在三十万人以上。据当时在南京之外国传教士说,这种野蛮残暴之行为是现代史上破天荒之记录。
(三)蒋委员长之训示
南京陷落,我方野战军损失颇重,举国震惊。日本军阀以为我国之抗战已至土崩瓦解之阶段。但是,蒋委员长高瞻远瞩,认为目前之形势,无论如何艰难恶劣,唯有向前迈进,如果中途屈服,即是自趋灭亡,与其屈服而亡,永无复兴之望,毋宁抗战而败,终必有转败为胜之时。基此信念,十二月十七日,发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其要旨如下:
此次抗战,开始迄今,我前线将士伤亡总数已达三十万以上,人民生命财产之损失,更不可以数计,牺牲之重,实为中国有史以来抵御外侮所罕见。……敌人侵略中国,本有两途,一曰鲸吞,一曰蚕食。今者逞其暴力陷我南京,继此必益张凶焰,遂行其整个征服中国之野心,对于中国为鲸吞,而非蚕食,已由事实证明。……鲸吞之祸,显而易见,蚕食之祸,缓而难察。敌苟恃慢性之蚕食政策,浸润浸蚀以亡我于不知不觉之间,则难保不存因循苟且之心,懈其敌忾同仇之义。……今大祸当前,不容反头……若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