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十大高僧
国家存亡,匹夫有责;
佛教兴衰,教徒有责。
1.虚云长老,1936年,全国处于抗战救亡紧急关头,虚云法师提议全寺大众每日礼忏二小时,为前线官兵祈福消灾;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济灾民。1940年,广州沦陷,至1941年,广州曲江县严重缺粮,饥民甚众。虚云法师乃将诸方善信供养的果资20多万元,悉数交与粤省政府以为赈济灾民之用。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长老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涌泉、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1953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时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二十,戒腊一百零一。
2.太虚大师,一直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抗战期间,身为当时佛教领袖的他带领中国佛教界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大业。七七事变前,太虚大师撰文指出,中国想要不被吞并或分割,对于“外来的强邻侵逼,尤非武力抵抗不为功”。他明确地指出,佛教徒虽说反对杀生,“但当侵略者破坏国家伤害人民时,则任何人皆负有抵抗之义务,为正义而引起战争惨杀,虽甚遗憾,然实不得已之事”。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俗姓张,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圆寂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法师,法师为取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3.印光大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逐渐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目睹这刀兵连绵、尸骸遍地,印光大师痛心疾首。1937年的一天,有人引领日本军官到灵岩山寺找印光大师,日本军官拿出当时日本修订出版的《大正藏》大藏经,赠送给灵岩山寺,可印光大师当即拒绝。法师态度严正,立场鲜明,毫无畏惧,保持了民族气节,激发了僧众的民族尊严和爱国赤诚。
大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二月三日。系陕西合阳县赤城东村人,时年二十一,毅然投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礼道纯法师出家。勤学功课,读发愿文及净土文,知禅净工夫成就之难易,便决心专修净土,后于湖北竹溪莲华寺偶读《龙舒净土文》,益知净土一法,圆赅万行,普摄群机,遂毕生以弘扬净土为己志。翌年往陕西兴安双溪寺,在印海定公律师受具足戒。光绪十二年,在红螺山资福寺任职,得阅大藏,故有缘增修《净土十要》等要籍。此后,乃往返北京龙泉寺、圆广寺,普陀山法雨寺,温州头陀寺之间,尝自号“常惭愧僧”以自励。并闭关两期六载。1930年时届七十,至苏州报国寺掩关,旋创立弘化社,流通净土书籍,不遗余力。1940年时年已八十,受任为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住持。是年十一月初三,预知时至,于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去。印光大师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法门,被教界尊为佛教净土法门第十三代莲宗世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