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衡阳保卫战背景介绍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在哪
陆家居的西厢房便是衡阳保卫战纪念馆,由陆家新屋改名而来。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它是清朝将军陆成祖在光绪七年建造的,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位于有雁城雅称的衡阳市,馆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湘南民居特色,前有小河后又依靠着大山。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占地2640平方米,整体平面似一个长方形。馆内建筑均由砖木、石木构成,房屋的门窗等都分别经过雕刻、彩绘、堆塑。整体建筑装饰十分讲究,工艺精湛,有些甚至都能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该纪念馆就是改名后的陆家新屋,是珍贵的抗战遗址。一九四四年的6月27日,日军闯入此地,国民党派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前来围剿,双方在此僵持作战半月之久,导致纪念馆主体建筑严重受创。至今还能在纪念馆内找到当年双方对战时留下的痕迹,那便是衡阳保卫战难得的历史见证。到2007年政府下达开发指示,陆家新屋经过几次的改名,最终命名为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在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内的左边便是衡阳保卫战展览。该展览以忠烈壮国魂为主题,用文字资料、照片、图标等方式向人们讲述着当年衡阳保卫战的故事,将当年衡阳全民皆兵,英勇抗敌的一幕幕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增强了过往游客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衡阳保卫战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史中提到,衡阳保卫战爆发在1944年,随后一年日军投降,抗战胜利。衡阳保卫战争背景是什么呢?日军为什么要攻打衡阳呢?
方先觉旧照
1944年,随着盟军在世界各个战场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攻,日本军队的参谋总部开始担心日本到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会因此被切断,那么马来西亚到朝鲜所途经的中国陆上交通路线便成了东亚大作战的最后生命线。该生命线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以及河南几个省是由中国军队所控制的。由此日本军队总部给派遣兵下了作战命令,开始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部署,这便是衡阳保卫战背景。
此次战役的第一阶段便是豫湘桂大会战,然后作战场地转移到了衡阳。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将近38万大军来迎战大约28万的日本大军,此次大战称为长衡会战。最后到了衡阳战场,中国派了总共8个团的兵力,第10军作为守军,总兵力约1.7万大军,然而1.7万大军将要迎战的是日本军队约9万人。一九四四年的6月27日,一小队日军闯入衡阳,国民党派兵围剿,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命令方先觉带领第十军镇守衡阳城十天到十五天。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先觉作为军长带领第十军全体将士与百姓团结在一起,顽强抵抗日军47天之久,士兵们用血肉之躯抗敌报国,此战虽败犹荣。
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怎样
战史资料对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的记载少之又少,倒是口传信息较多。有的人说他们战死了;有的人说他们坚持了47天,最后投降;又有人说他们叛国,那么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究竟如何呢?
方先觉旧照
在一九四四年的6月27日,日军闯入衡阳,国民党派兵围剿,军事委员会命令方先觉带领第十军镇守衡阳城十天到十五天。第十军在没有援军解围的情况下,顽强地对抗日军,可惜最后衡阳沦陷。这次战争震惊了全世界。虽然这次战争狠狠的打击了日本的气焰,但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却很悲惨。第十军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增援,军力物力皆所剩无几,因此在军长方先觉与日军谈判后,第十军总共一万三千多士兵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其中包括九千左右的伤员。衡阳沦陷时军事委员会给第十军派来的援军62军和79军正在赶往衡阳的路上,可惜时机已过。如果援军提前一天到来,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将会改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