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军进攻华北,为何要先全力攻下山西?

  身为日军中有名的“中国通”,板垣“游历”山西显然没安好心。

  1936年的一个夏日,“山西王”阎锡山突然接到自己当年在日本士官学校读书时的同学、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的来信。板垣在信中谈到,自己素来崇佛,打算利用休假的机会到五台山进香,顺便拜会一下阎长官。为了不至“打扰”老同学的工作,板垣亲自选了一条入晋路线。他一不坐飞机二不坐火车三不坐汽车,而是以观赏沿途山水为借口,选择了骑马旅行。板垣才从当时察哈尔省的蔚县进入山西的代县,风尘仆仆地奔着五台山和旧日相识而来。

  对于板垣的这一行为,阎锡山当时也没多想。直到一年多以后,他才明白其真实用意!

揭秘日军进攻华北,为何要先全力攻下山西?

  基于战略与经济两方面的考虑,日军对山西志在必得!

  胎死腹中的“大同会战”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为迅速消灭华北地区的中国军队主力,日军厚集重兵,沿平汉、津浦铁路大举南下。同时,为掩护其右侧背的安全,日军一部沿平绥路攻向山西。

  从军事地理与经济地理的视角来看,夺占山西,是华北日军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作战目标。

揭秘日军进攻华北,为何要先全力攻下山西?

  只有控制了山西,日军才能确保对华北的占领。

  山西“四面环山,为一高台地,有如华北之脊。东北依长城毗连冀察绥三省,西南隔黄河与豫陕为界”。省会太原“扼同蒲、正太两路之交汇点,当汾河左岸,襟山带水,自古称为重镇。雁门、平型、紫荆、娘子诸关口,险阻天成……”就经济上言之,仅煤炭一项即足以令日本人动心。据战前统计:山西的煤炭储藏量约为1280亿吨,16倍于日本;就产额来说,山西约为270万吨,居全国第二。放眼山西,“九十余县中,有五十余县为产煤区,可谓遍地皆煤”;从品种上来说,山西的无烟煤远销海外。

  这也正解释了日本人在进行华北攻势的时候,为何不先全力攻占山东和河北的全部,而是在中途改变用兵重点,全力进攻山西。至1937年8月下旬,日军已经突破居庸关、攻陷张家口,山西危急!

揭秘日军进攻华北,为何要先全力攻下山西?

  阎锡山最初打算将日军诱至大同以东予以歼灭。

  张家口沦陷之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判断:日军的下一步动向将会沿平绥线进犯大同。如此,战场很可能会局限于雁门山以北的雁北地区。于是,他决心将敌诱至大同以东聚乐堡地区已设国防工事地带,集结强大兵团于南翼的浑源、东井集一线和北翼绥东的丰镇、兴和间,发动钳击;并以骑兵集团抄袭张家口。

  令阎锡山没有想到的是,开战不久,他的“大同会战”计划就破产了。

揭秘日军进攻华北,为何要先全力攻下山西?

  第五师团的攻击路线恰好是一年前其师团长的旅游路线。

  9月5日,六十一军所据守的、从永嘉堡到天镇间的国防阵地为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所冲破。三天后,大同外围要点阳高与天镇相继失守!就这样,“大同会战”的基础已经动摇了。更要命的是,阎锡山的那位日本老同学也开始行动了。9月6日,时任第五师团长的板垣指挥部队从宣化、新保安和怀来出发,沿着一年前自己所走的那条“旅游路线”向山西攻击前进。11日,板垣进占察南蔚县,14日攻克山西广灵……板垣师团的下一步动向很明显:强行突破平型关后包抄雁北。

  眼见“大同会战”全盘皆非,阎锡山被迫下令放弃大同。1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未经战斗便进入晋北重镇大同。

  平型关还是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