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庄子徐无鬼译文
思想家庄子徐无鬼译文
任何一个满腹才华的人都在寻求自己精神上的倾吐者,哪怕是追求清白名声的隐居山林之士。对于徐无鬼,惠子过世后,辩论已无人。
庄子画像
庄子原名徐周,字子沫。自幼才思聪慧善于辩论,到处游历,竟也无人能敌。即便见魏武侯也是片字不让,几句话竟能让多年不笑的君王笑出声来,可见其学识辩才的功力深厚。
庄子认为生死齐一,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与当时流行的神鬼说相悖。同时也是因为他自持一见,他人均无法辨过他,因此,人们又叫他徐无鬼。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说老庄思想,但是庄子又区别于诸子百家的原因。
惠子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也是出了名的辩才。徐无鬼与惠施算是针尖对麦芒棋逢对手,相互间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意思。他与惠子之间常常辩的天昏地暗。辩论实则实在交流,交流某一篇文章的认识,交流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像徐无鬼自己讲的,第三日不见惠子便无比失落压抑,不快乐。人大抵都这样,大才于庄子、惠子也是如此。
但是,徐无鬼无心朝堂,淡泊名利,追求修身养性。然而惠施却醉心于朝堂,无法随徐无鬼去过隐居的生活。徐无鬼曾经用尽办法游说惠施,但是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始终没有说服成功。因此,庄子也曾写文章《惠子相梁》讽刺过惠子。故事虽为虚构,但是意喻生动,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然而,惠子过世之后,庄子徐无鬼又撰文悼念惠子。
庄子内篇介绍
《庄子》一本书呢,是庄子的思想结晶。但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呢,分成了,三部分,有内有外也有中,内篇就是《庄子》这本书的一部分。
庄子画像
庄子对哲学这个东西太有研究了,哲学又太高深了,他怕人看不懂,所以就用一堆故事来说明他的想法。内篇就有很多的故事,当然,也有很多的人物对话。
有一种思想叫做“齐物”,也是这位提出来的,在内篇里面就有所阐述。说的是什么呢?这世界上吧,所有东西看起来都不一样,这个有这个的特点,那个有那个的特点,什么颜色、形状、叫法等等千差万别。但都是有相通之处的,有的可以相互转化,有的有什么什么联系,有的怎么怎么样。也就是说,在本质上呢,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一样的,起码吧,是统一的。比如说是朝三暮四这个典故,你要是分不清,你要是看不透,你就像那傻猴子一样。而就是因为像傻猴子一样不清楚事情本质的人们太多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自寻烦恼的。
由此类推,你认同这个观点,你反对那个观点,他和你的想法不一样,你们辩个论,你们吵一架,你们尽是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观点想法会变,没有完全的对立这种说法。你们讨论,你们争辩,你们谁对了谁错了,都没意义。你们要是拘泥于这个,你们就是笨蛋。
思想家庄子骈拇全文翻译
《骈拇》是一篇文章,庄子的,写在《庄子》这本书的《外篇》里面,也是庄子的寓言之一。长在一起的脚趾,庄子说,这是个多余的东西。那么事物本来就有的东西呢?保持本心,老调重弹的问题来了——顺其自然。
庄子画像
四个部分,层层递进。做一些事情呢,反倒不如不做。你不做呢,就叫做“无为”。无为怎么实现呢?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无为之后呢?效果特别的好。不信你一对比,看,我没说错吧。有为都造成了多少危害啊,无为和有为一比,好处是大大的有。
庄子在作品里,也比较喜欢拿着维护封建礼乐制度的某些圣人批判。在《庄子》里面类似的文章有很多,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是拿着某些诸子百家的个人故事阐述道理。回归自然多好呀,这一个制度那一个制度的不嫌累嘛,就比如说孔子,还有同时代的曾子,一个个的,让人看了就讨厌。假情假意的,虚伪到一定的境界了。自然率性,有什么不好的?这么假惺惺的活着,不累么?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毕竟是旧式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某人的某些主张还是否定了时代的发展的。但是架不住人家的才情高啊,辩论厉害,首先是把自己说服了,因此陈词说理就特别的有条理性,渲染的感觉特别的强。
所以,还能怎么说呢,取其精华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