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狠揍日本侵略者 勇辟驼峰航线
1941年,一批作为志愿者的美国飞行员(人称“飞虎队”)来到中国,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精神。
1990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谁是美国人心目中二战期间的欧洲及亚洲英雄?结果,艾森豪威尔元帅和陈纳德将军分享了这项荣誉。
上天的安排
克莱尔·李·陈纳德于1893年9月6日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科默斯的一个农家。课余时间,陈纳德跟着父亲下田耕作,并帮助继母照顾两个弟弟。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仍旧十分乐观。他喜欢读书,又热爱钓鱼、打猎等户外活动。15岁时,陈纳德中学毕业。父亲将身材高大的陈纳德虚报为18岁,并以不错的成绩直接考入了一所师范大学。完成3年大学学业后,陈纳德应聘到一所乡村学校当教师。在25岁那年,陈纳德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已对德宣战。经过多次申请,陈纳德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飞行员。
有人说,陈纳德天生就是一名飞行员。进入航空界后,陈纳德在当时还十分薄弱的飞行战术实践及理论上一直走在了前面。他曾与威廉·麦克唐纳和约翰·威廉森组成“三人空中飞人”特技表演队。1935年,他出版的战术教材《防御性驱逐的作用》,在国际航空界引起轰动。
1937年年初,当时正在中国中央信托公司任咨询顾问的罗伊·霍尔布鲁斯转来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一封信。在信中宋美龄向陈纳德发出邀请,希望他对中国空军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察。此行使陈纳德在中国天空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正如陈纳德将军的夫人、著名华裔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所说:“一个美国的飞行教官,现在决定要在亚洲对日作战,这可以说是上天的安排。”
“美国航空志愿队”的诞生
1937年7月初,陈纳德由日本转道抵达中国。几天之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空军名义上有500架飞机,但实际上真正具备空战能力的只有91架。为了让装备本来就比日军差得多的中国陆军不致在完全失去空中掩护的条件下作战,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向陈纳德提出组建一个外籍空军兵团的想法。
陈纳德接受了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一所航校,并以美军标准尽快训练出一支全新的中国空军。一批优秀的美国空军预备役军官被招募到航校任教官。
1939年10月,在日本飞机对重庆的轰炸最疯狂的时候,蒋介石亲自召见陈纳德,提出要购买美国最新式的战斗机,并雇用美国飞行员来华参战。陈纳德为此专程回国,在政界、军界进行游说。
虽然美国军方一些高官对此不屑一顾,但总统顾问劳克林·柯里等有识之士对陈纳德的提议给予坚决支持。特别是科科伦律师不但建议罗斯福总统批准组织空军志愿队赴华作战,而且在飞机、武器等方面予以协助。罗斯福总统最终批准了这项计划。
1941年7月10日,第一批美军志愿人员由旧金山启程前往中国。他们的护照上,显示着音乐家、学生、银行家和农民等五花八门的身份。第二批人员于同年11月来华。
名垂青史的飞虎队
陈纳德在缅甸对这支200多人、良莠不齐的飞行队伍进行整训。他把自己在中国所见日本飞机的作战特点、性能等情况告诉队员们,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飞行、作战训练。他还坚决淘汰一些意志不坚强、技术不过关的队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志愿队移师中国,并在昆明建立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