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迪流:14岁当传令兵参加抗战 敢与日军拼刺刀

  庄迪流,1926年生,海南省文昌市南阳墟(现文城镇)美熬村人。1941年参加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司书、政务长,琼崖纵队司令部电台报务长,中共琼崖北区地委电台台长等职,1987年离职休养。8月20日,在海口市红城湖干休所,今年近90岁高龄的庄迪流老人向南海网记者回忆起了那段抗战的岁月。

  8月20日,在海口市红城湖干休所,今年近90岁高龄的庄迪流老人向南海网记者回忆起了抗战的岁月。

  年轻时代的庄迪流。

  14岁参加抗日当传令兵

  1926年,庄迪流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市南阳墟美熬村。13岁之前,他和家乡所有的孩子一样快乐生活在家乡满是树林的土地上,虽然生活贫穷,但那密密匝匝的树木也给他童年带来无数的快乐。如果不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1939年侵琼,他或许跟祖祖辈辈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就在那年,这个海岛突然风云变幻,侵略者轰隆隆的装甲车碾烂了乡村的宁静及安逸,多少人因此遭殃。

  那一年,庄迪流正在上学,但是国破家亡的境况让他无法再到校园里。因为侵略者的暴行,故乡此时已有不少人参加了抗日队伍,他的姐姐也是一名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战士。因为家里有一间闲着的土房,抗日游击队便在庄迪流家里做饭解决队伍的吃饭问题。而那些游击队员每次有好吃的,总给他留一点。在他的印象里,“游击队员都是好人”。

  1940年11月16日,文昌县(现文昌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区、乡抗日民主政权也相继成立,南阳地区也掀起了抗战热潮。原本对游击队心存好感的庄迪流经过一番争取,也加入了这支英雄的队伍。那一年,他刚满14岁。由于上过学念过书,刚加入独立总队的庄迪流被分配到总队第一支队特务连,担任一名传令兵。虽然年纪不大,但机智灵敏的庄迪流却是一位英勇的战士。

  伏击日军运输队 一战歼敌40多人

  作为一名传令兵,不仅需要穿越很多的危险地带,而且也随时面临死亡的有威胁。这个工作很重要,“传令到不到位,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关系到战局的胜败”。那些年,支队参加的战斗,可以说都跟庄迪流的传令有关。至今最让他难忘的,就是1942年和日军在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的“大桥战斗”。

  1941年12月,日本军国主义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等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

  庄迪流介绍,为了支援太平洋战争,日军从海南撤走了不少兵力和物资。当时根据前线哨兵侦察,日军每天有三至五辆汽车经美万铺运输军用物资到东山墟。得悉消息后,为了打击日军的运输队伍,他所在的第一支队决定在两地公路上的大桥处伏击敌人。

  然而当天,哨兵侦察报告说日军车辆不是平常的三至五辆,而是增加到了九辆。作为传令兵的庄迪流迅速将情况报告给指挥员,考虑到敌情出现变化,指挥员下令撤出伏击。然而此时日军发现公路两边草丛里有骚动,便开枪扫射,前线部队见状,也来一个反击。最后,第二支队在文昌县的“竹崀桥战斗”中,成功击毁五辆日军车辆,歼灭日军4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挺、步枪20支及一批军用物资。

  这次伏击的成功,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阻拦了敌人的交通运输线,支持盟军在太平洋的战争。

  庄迪流获得荣誉勋章和证书。

  在多年的战争生涯中,庄迪流也遇到过多次“险情”。如今的他左小腿膝盖处还有一个弹痕。那是1944年他在五指山执行任务时受的伤。

  攻克日军据点 解救十多位国际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