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缅战争时清军装备 清缅战争起因
清缅战争起因
清缅战争起因最早是因为缅甸贡榜王朝对中国云南等边境地区进行频频挑衅,当时乾隆正集中全力平定准噶尔,并没有将他们的挑衅放在眼里,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他们,这使得缅甸变本加厉,在乾隆三十年的时候,他们的侵略行为空前频繁,清军开始反击,清缅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清缅战争时期乾隆画像
缅甸的贡榜王朝建立后军事力量强大,在迅速征服中缅边境的一些小土司后,他们开始向中国境内的土司进行军事威胁,让他们向贡榜王朝交出贡赋粮钱,迫于自身安全,这些土司不得不听之任之。这是清缅战争起因之一。有些不愿屈服的土司派出人马给当地官府报告此事,朝廷听说后却采取绥靖政策,以忙于平定准噶尔、没有空闲时间顾及南方为由拒绝了土司们的请求。直到乾隆完成了平定新疆之后才开始对缅甸的行为进行反击,中缅的关系越来越向着无法挽回的紧张局势进展。
乾隆二十七年的时候,缅甸的贡榜王朝再次向中国境内的土司征收贡赋被土司拒绝,恼羞成怒的缅甸军方直接派兵侵入云南,这一事件成为清缅战争的导火索,正式引起了两国边境问题的冲突。入侵的缅甸军队不仅焚烧中国土司的房屋,更是进行财物掠夺,虽然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但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和缅甸的军事压迫,他们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缅甸。乾隆三十年,由于缅甸在暹罗战场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就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车里,车里成为他们掠夺物质的总目标,这件事成为最终的清缅战争起因,至此,长达七年的清缅战争正式开始。
清缅战争时清军装备
清缅战争发生于十八世纪末,当时的中国由乾隆皇帝执政,国力强盛,国富兵强。但在东南小国缅甸面前却吃了不少亏,虽然乾隆派出多名大将前往战地云南指挥清军作战,但这场战争还是持续了七年之久,清军损失了高达一万多名的兵力,成为乾隆一生的遗憾,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强大的清王朝打不赢“南蛮小夷”呢?那么首先来看看清缅战争时的清军装备。

乾隆皇帝剧照
这次战争,清军派出了明瑞、阿桂等大将和六万多士兵,但作战时频频受挫。清缅战争时的清军装备主要以弓弩为主,士兵大多也是骑兵,其中满洲八旗兵作战勇猛、善于骑射,穿着甲胄,骑着大马,缅甸的军队一听到这个名字连军营都不敢出。可是在地形复杂的云南地区,骑兵的优势被削弱了很多。缅甸方面主要采用火器,当地气候潮湿,空气湿度较大,对火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以弓弩为主的清兵来说,潮湿的气候无疑是雪上加霜,弓弩的劲力远远低于北方。
清缅战争时的清军装备还有火绳枪、红夷炮、腰刀等,这些武器在清政府对其他地区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清缅战争中也是靠着武器和战术与敌人僵持七年之久。所以,清缅战争时的清军装备并不是很差,战术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兵器却不像在北方作战时那么好使,这也是清朝不能完全取胜缅甸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