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1942年5~6月反“扫荡”作战
太行反“扫荡”,左权将军壮烈殉国
①战役前的形势
晋东南地区,是晋冀豫抗日极据地的主体部分。为了消灭晋东南我军和抗日根据地,迄战役前夕,日军经营了一个庞大的军事系统,它由两个主体部分构成:一是外部包围圈;
一是区内封锁线。其情形大略如下:
外部包围圈:东面有三道堡垒线:平汉路 (石家庄——安阳)沿铁路线设有两道重叠遮断壕,全长约250公里。1941年夏,向西跳跃15—20公里,在北起获鹿,经南佐、赞皇、柳林、三王村、赵店、营井、和村、彭城、观台至水治,建起了第二道封锁线,全长约300公里,由断续的沟、墙、堡垒连接而成。1942年夏又向西跳跃10—20公里,在南起武安之任家岭,经西坚固、神头、台峪、院头镇、北王村至元氏西北之仙官寨,建立了堡垒线,全长约180公里。以上守备部队为独立混成第1、第8旅团。北面有两道封锁线:正太路沿线为其一,全和180公里,其守备任务分由独立混成第8旅团 (冀境)、第4旅团(晋境)担任;其二为辽县(今左权)、榆社、太谷之线,全长约100公里,守备部队为独立混成第4旅团。西面沿同蒲路(太谷—— 临汾段)东侧沁县—— 安泽各要点构筑了碉堡、据点,其守备任务由第69师团担任。
区内封锁线:白晋铁路纵贯南北,将晋东南地区分割为太行、太岳两区;邯长、临屯大道,横断太行,又将太行地区分割为太北、太南两区,太岳区分割为岳北、岳南两区。这个纵横封锁线以长治分交叉点,形成一个十字架;敌第36师团以这个交叉点为基点伸向4条支线,构筑堡垒和据点。
总观全局,被敌封锁分割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状如一个“田”字。敌占外廓,呈外线进攻,我据腹心,处内线防御。
我军在这一地区的部队主力军为第129师。师部兼太行军区,指挥第385旅、新1、新4、新10、新11旅和决死第3纵队;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辖第386旅、第212旅和决死1纵队。以上总兵力约40,000人 (地方部队除外)。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腹区是太北区。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两大首脑机关和第129师师部都驻扎这一地区:前总和北方局驻辽县境内麻田、武军寺一带,第129师师部驻涉县境内赤岸、王堡一带,两处相距约25公里。
此外,在太南晋豫交界之陵川、林县地区驻有国民党第27军 (军长刘戡)、第40军 (军长庞炳勋)及新编第5军(军长孙殿英)。
②敌我战役计划
日方:据日本史书的记述:“第1军根据方面军年度计划的作战指导纲要,以歼灭太行、太岳军区的共军为目的,从4月上旬以来开始准备,4月16日向各兵团下达了作战计划大纲。其作战设想为:预定5月15日作战开始,作战分三期进行,第一期 (8天) 消灭沁河沿岸之共军;第二期 (20天)消灭涉县北方地区之共军;第三期 (20天)消灭涉县南方地区之共军。……
“各兵团为准备此次作战,采取了如下的编制,在战术上加以革新,并且实行了准备训练。
“(一)以步兵大队为单位,编成支队。
“(二)各支队配属以中国人为主体的特务工作队(进攻时担负挺进和搜索任务,在支队转移分散部署之后,担负搜捕敌人首领,剔抉地下组织以及扫荡村庄内部等任务);俘虏工作队(处理居民和俘虏以及收集、调查情报);政治宣传工作队等,或由支队自行编成此等工作队。
“(三)根据第1军的要求,第36师团的2个步兵联队,分别准备编成‘特别挺进杀人队’(步兵第223联队以益子重雄中尉为队长,步兵第224联队以大川桃吉中尉为队长,由特别选拔的、改穿便衣的士兵约100名组成)。
“(四)在第36师团关于作战准备的指示中,其编成装备有如下的规定:
“1.参加作战部队的编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