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冀东的形势

  冀察热辽挺进军成立后,在冀东地区设置了冀东军分区。

  1942年2月挺进军战斗序列撤消,冀东军分区由晋察冀军区直辖,并改称第13军分区(挺进军区所属的平西、平北军分区亦同时改由军区直辖,并分别改称为第11、第12军分区)。

  第13军分区依托燕山山脉坚持河北省东部(冀东)地区的抗日斗争。迄1942年夏,在蓟县东部、玉田、丰润北部、滦县、迁安西部及迁西、遵化7县境内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燕山山脉山区的迁西、遵化、丰润、玉田4县交界地区为根据地腹心区,分区指挥机关设于这一地区的铁厂镇一带。此外,蓟县、玉田、丰润南部,三河、香河、宝坻、唐山平原地区为游击区,与根据地相接。北宁路以南滦县、乐亭近海游击区在地域上被敌割断。长城以北热河境内的兴隆地区亦为一游击区。

  整个根据地地处北宁路以北、以西,平古路以东,长城以南。该区在地理位置上形成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凸角,平北地区(第12军分区)是联系边区的唯一通路。这种情形使第13军分区处于孤立地位。在长期而残酷的斗争中,锻炼出一支精锐武装—— 第11、第12、第13团,共约4,000余人,地方武装有第1、第2、第3、第4地区队,另有7个县的基干游击队。

  冀东地区是华北和东北的相接地带,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关东军两个战略集团的结合部。关东军驻热河部队第9独立守备队司令官安藤忠一郎少将,所辖3个步兵大队,编制定员2,416名,警备古北口、喜峰口、青龙之长城线,封锁着第13军分区的北正面。华北方面军直辖独立混成第15旅团的1个步兵大队,警备平古路沿线,构成第13军分区的西正面封锁线。华北方面军直辖第27师团所属中国驻屯军步兵第2联队(队长松井真二大佐),警备遵化、玉田及丰润西部地区;第27师团所属中国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田甫竹治大佐),警备丰润东部及迁安、滦县地区,第27师团2个联队共约7,000余人。此外还有伪治安军第1—7集团军(每集团军为2个团),总兵力为54,000人。另有平古路方面的伪警防队约4,000余人。以上,日军共约11,000余人,伪军60,000余人,日、伪军总兵力71,000余人。

  第13军分区以主力军4,000余人,对日、伪军71,000余人,敌我兵力对比为17.7∶1。

  ②战役经过概要

  日军“扫荡”,共分3期:第1期,4月1日—6月10日;第2期,8月11日—9月上旬;第3期,9月17日—11月15日。共计160余天。

  第1期:出动兵力为独立混成第15旅团的1个步兵大队,关东军的数个大队,第27师团田浦、长松2个联队及伪治安军第2、第4、第7集团军、伪警防队;日军共约15,000余人,伪军共约25,000余人,日、伪军共约40,000人。4月1日,各路敌军开始行动,主要进攻地区是第13军分区腹心的四个区县,铁厂镇为合击中心。我主力适时跳至外线;挺进热河,直逼承德近郊,并于兴隆、宽城开辟新区。日军合击扑空后,即转入分散部置,进行抉剔“扫荡”,6月10日返回。

  6月中旬,第27师团松井联队调往冀中。

  我主力于6月下旬返回根据地,6月末发动攻势作战。7月6日,在遵化北面的沙坡峁歼灭田浦联队1个中队。7月24日、28日的冀东伪报披露,证实此次战斗击毙田浦联队长。7月19日,在丰润东北沙河驿伏击战斗中,歼敌一部,并击毙伪治安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刘化南,伪高级将领2人重伤;7月24日,在遵化西南赵店子伏击战斗中,消灭日军巡视工人团,毙宇高宪兵大佐以下多人;7月25日、26日,我向滦河两岸发动攻势,攻克范各村、油榨、王营、炉村、石梯子、柏店子、商家堤、上岭等据点,歼日、伪军计约800人;8月4日,在遵华县再歼日军2个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