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一场战役的失败,往往显示出地崩山裂式的态势,最明显的表象是主力部分被彻底击溃,或者溃散。然而,溃败的关键因素却未必从主力开始,甚至主力还未伤到毫发,战斗序列就已经分崩离析,局面完全不可收拾,说得形象一点,主力还在摩拳擦掌呢,败局就已经确定。这是怎么回事?

  这如同一个主力球员,他必须有外围和打掩护的盟友,别看主力威风凛凛,也别看这些外围和盟友卑弱而不显眼,可他们一旦被突破,主力丧失左膀右臂,甚至连战斗力尚未发挥之际,就已经毫无作为了。项羽够猛吧,其战术水平恐怕不在白起韩信之下,一直到垓下之战前,还能打得刘邦摸不着北,然而,他的盟军英布和彭越却已经加盟刘邦,他毫无外围而言,因此最终被韩信轻松解决。

BC0249197.jpg

网络配图

  例如公元前519年的吴楚鸡父之战,是一场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的争霸战。吴国想要进入中原,必须争夺楚国占据的淮河流域,具体而言就是州来这地方。双方就在这一年围绕淮河流域展开激战。战争似乎是在楚国和吴国之间展开,其实战斗组成很复杂,起码楚国这边是一个成员众多的联盟阵营,除了主力楚国外,还有胡、沈、陈、许、蔡等七个小兄弟,他们都是主力的外围,或者说后援,虽然战斗力不够强大,但如果没有他们,主力就无法真的强大起来。翻阅《左传》,我们就会发现,春秋时代的战争很多都是大国带着小伙伴群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