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纪实(六)
三、成立,东北抗联第3、第6军编成,北满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高涨
(一)东北抗联第3、第6军编成,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
1936年1月下旬,会师汤原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和汤原抗日游击总队以及东北民众军、救国军等各军领导人赵尚志、李延禄、夏云杰、张寿篯、谢文东、李华堂、冯治纲等,在汤原吉兴沟举行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八一宣言”和“六三”指示信的精神,决定组织东北反日联合临时政府,成立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张寿篯为总政治部主任,李华堂为副总司令。会议还通过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决议》。会后,谢文东、李华堂部与第3军分开活动,第4军于2月上旬返回延寿、方正地区。这次会议上成立的“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不能包括一、二、五、七军”,[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给周保中同志并五军诸同志信》,1937年2月10日。]它实际上是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在统一指挥北满军事行动,统筹安排给养,培养和调配干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根据汤原吉兴沟会议精神,为贯彻“八一宣言”和军队统一建制的原则,中共领导的北满各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936年8月1日,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为基础,正式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政治部主任,辖10个师,共6000人,建制如下:
第1师:师长 刘海涛 政治部主任:李熙山
第2师:师长 关化新 政治部主任:吴兴才
第3师:师长 张连科 政治部主任:吴景才
第4师:师长 郝贵林 政治部主任:
第5师:师长 景永安 政治部主任:蔡近葵
第6师:师长 张光迪 治部主任:兰志渊(后叛变)
第7师:师长 于海云(后叛变) 政治部主任:张德
第8师:师长 考凤林(后叛变) 政治部主任
第9师:师长 李振远 政治部主任:雷炎
政治保安师:师长 常有钩
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1936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为军长,张寿篯代理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为参谋长,辖7个团。1937年2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对第6军进行整编,任命戴鸿宾为军长,兰志渊(后叛变)为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为参谋长,并将7个团扩编成4个师12个团,建制如下:
第1师:师长 马德山 政治部主任:徐光海
第2师:师长 张传福(陈绍宾代) 政治部主任:张兴德
第3师师长周云峰(后叛变) 政治部主任:周云峰(兼)
第4师:师长 戴鸿宾(兼) 政治部主任:吴玉光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
随着北满地区抗联第3、第6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的不断壮大及游击区的不断扩展,给北满地区的党组织提出了加强统一领导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第3、第6军党委,于1936年9月18日在汤原县帽儿山北坡召开联席会议(简称珠汤联席会议)。会上讨论了政治、军事、组织等重大问题,并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决定,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选举赵尚志、冯仲云、张寿篯等15人为执行委员,赵尚志为执委会主席。省委常委由3人组成,冯仲云任书记。会议还要求第3、第6军相互配合,突破日军以宾(县)、木(兰)、通(河)、汤(原)、依(兰)5县为中心的秋季大“讨伐”,开辟以龙江腹地为中心的新的游击区域。
(二)北满地区抗联各军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