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诺贝尔奖 福克纳与意识流之间的关系
福克纳什么时候获诺贝尔奖
出生于1897年的福克纳不仅仅因为他的众多作品而成为美国文学发展历史上具有巨大影响力作家之一,他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更是为他的声誉锦上添花。
福克纳图片
在福克纳52岁那年,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的小说对当时时代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而事实上,福克纳小说的写作手法可谓是前无古人,这种无拘无束的创新手法也可谓是十分新颖,例如著名小说《我弥留之际》以13个人物的视角来拼凑和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福克纳诺贝尔奖之间的渊源并没有结束于此。
福克纳不仅仅是因为获得诺贝尔奖而受欢迎,他为后人留下的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比如在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说她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在研究福克纳的小说了。并且据她解说,福克纳小说中所描述的种族问题对她有很大的启示和引导的作用。此后几乎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有这种想法,十七年后,也就是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认为福克纳的写作技巧对他的影响极大,因为他的小说对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并且展示了人性的复杂。
还有中国作家莫言也曾经表示过福克纳对他写作的影响,他在美国加州大学的一次演讲上还提到说自从读了福克纳,他才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与艺术!福克纳诺贝尔奖的分量不仅仅只有这几个字,更多的是他的作品留给后人深深富有意蕴的影响,而这些财富,只能靠后人慢慢品读并学习的了。
福克纳与意识流之间的关系
意识流一词最早起源于心理学,后来运用在文学上,指的是注重人的意识流动状态,无论是无意识状态下的还是清醒状态下的都归属于意识流。而著名作家福克纳与意识流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福克纳图片
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经典且精彩的作品《喧哗与骚动》便是他的意识流作品,也是美国的第一部真正的意识流小说,福克纳当时出于新意,将弗洛伊德以及伯格森的心理学说融入小说中,并且运用不同的人物视觉,小说《我弥留之际》与《喧哗与骚动》都是别具一格的意识流作品,加上福克纳独特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这就开创了新形势的福克纳意识流。
例如《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就将意识流与他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结合,全书从4个不同的人物视角来讲述同一个故事,并且把3个不同的意识流汇聚在一起,看似纷乱无章,实际却是井然有序地道出了故事情节。为什么说是3股意识流呢?因为在这篇小说中,这3股意识流分别是康普生的三个不同性格的儿子所表现出来的。
而福克纳的第二部意识流小说《我弥留之际》更是大胆,将大概有13个人物的视角融合,用印象、回忆、梦境等相结合,彼此互相呼应,福克纳巧妙地运用内心独白与旁白,除此之外,福克纳意识流小说还趋化于诗歌。福克纳的小说倾尽了他全心的爱憎,情感表现十分强烈,而他的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更是具有特色,可谓是打开了小说形式的一个新篇章。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作为意识流代表人物的福克纳,作品可谓是值得一读再读,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也是“为当代的美国小说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后世文学家以及读者对他的作品特点也做过研究,那么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特点又有哪些呢?
《喧哗与骚动》封面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