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有哪些主要著作
陈抟有哪些主要著作
陈抟作为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是太极文化的创始人,他写了很多书籍,陈抟著作被后时候及整理并广泛流传。现如今能够保存的陈抟著作有《易》图、《易龙图序》、《正易心法》、《龟鉴》等。
陈抟著作
陈抟著作有明显的道教色彩,著作一《易》,从这本书之后,太极文化形成体系,在此之前未见太极图,在此之后太极图成为道教标志。陈抟在《易》中创绘了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太极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世的道教人物在他基础上发展了《太极图说》《太和论》《皇极经世》,陈抟当之无愧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之称。
陈抟著作代表二,《易龙图序》,又被称为“龙马始负图”,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基础之作,陈抟编撰河洛数理成为中国“龙图”的第一人。但是关于龙图的争议从汉代至今依然存在,龙图在隋唐时期因为战乱失传,五代之后陈抟编著《易龙图序》才将龙图传承下来,这本书对后来《数术九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陈抟著作代表三,《正易心法》,姜儒释道三家文化思想精髓融为一体,三教互补,形成中国古代朴素哲学体系,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陈抟的三代弟子研究天易学长达三十年,写出《皇极经世》,也成为后世物理学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书。
陈抟著作代表四,《龟鉴》,龟鉴将中国唯心哲学体系逐渐引导为唯物论,讲求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把水火认为是万物的起源。
北宋道家陈抟墓在哪
陈抟墓的位置在四川省安岳县城南郊云居山圆觉洞,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抟墓
陈抟墓前刻有对联一副,上书先手不必仍长睡”,下联书“天下于今永太平”。云居山圆觉洞就是千佛窟,很多仙骨都埋葬于此,陈抟墓也在其中。
陈抟墓的主体结构和千佛窟其他建筑类似,都是石头结构,简约古朴。长约十六米,宽约十二米,高约四米。陈抟墓前有陈抟自己刻的碑文,上面记载着陈抟自传,墓碑的顶部刻着“华山归来”,那是他最先隐居的地方。碑文正中央刻着陈抟的画像,左上方还有对陈抟的赞词,右上方则是记载陈抟墓的建造时间和地点,为“洪武甲戍秋九月重阳日县丞陈观重建”。
陈抟墓的附近没有祭祀台,只有石碑坊,用以记载陈抟的生前事迹和主要成就,以及后人对于陈抟的评价,由于陈抟是道教代表人物,陈抟墓附近还有“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等遗迹。由于文革之后文物保护事业渐渐复苏,四川省政府对于云居山保护区越加重视,陈抟墓几番修葺之后墓址保存相对完好。
陈抟墓所在的圆觉洞风景名胜区是一个文物保护区,其间有很多雕刻作品,陈抟墓就是其中一个,在内容风格上,陈抟墓是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不追求墓葬的豪华。
陈抟睡功究竟有多厉害
宋代的陈抟老祖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传陈抟睡功很厉害,一睡起来数年已过。陈抟是有名的养生专家,他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在关于“睡眠保养”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陈抟睡功
在世人眼中,陈抟老祖的养生手法非比寻常,居然是“睡功”。他多次被君王请过去传授养生之道,除了给君王一些饮食建议之外,还教授帝王如何练陈抟睡功。
生活中也有不少爱睡觉的人,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身,但是这种睡懒觉和陈抟睡功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据《唐才子传》记载,陈抟是一旦关门睡觉,十天半个月不起正常,当时有一本小说叫做《贵耳集》,里面记载的更是夸张,传说君王不相信陈抟老祖能够一睡多年,于是把他带到宫中,让人监视着,看他能不能睡那么久。没想到陈抟真的是一睡很久,没吃没喝但是身体无忧。
一些诗歌中也提到了陈抟睡功的好处。《喜睡歌》记载,他喜欢睡觉,呼吸之外没有牵挂,茫茫宇宙都是虚无,人生忙忙碌碌都不如一睡安枕。
陈抟睡功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的,这与佛教的密宗和印度的瑜伽一样,都是一种修炼的方法。和正常人困了睡觉不一样,陈抟老祖所处的时代是道教盛行的时候,讲究内丹修炼,陈抟睡功只是内丹修炼的一种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