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odayonhistory.com/lishi/201706/\


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剧烈的动荡,统治者之间互相残杀。而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闲着,在对天京事变有了了解之后,清政府内部多认为,这是剿灭太平军的好时机。咸丰帝认为要趁热打铁,并对相关将领发号命令,但实际上,战局虽然乐观,但各路将帅却十分清醒。

  清方情报工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到了1856年秋,也基本弄清了天京事变的脉络。皇帝也好,前方封疆大吏和将帅也罢,都认为“机不可失”,相信此时此刻太平天国已陷入混乱和危机,正是逆转战局、一举成功的好机会。和日后表功著作里吹嘘的“算无遗策”不同,在1856年后半年起的一段时间内,这种乐观情绪是普遍的,咸丰、官文、何桂清等自不必说,就连向称稳重的曾国藩,也曾私下里流露出类似情绪。

  但在谈论具体战法时,双方的反差就显得十分明显了。

  皇帝此刻的想法,是趁热打铁,速战速决,尽快把恼人的太平天国消灭。为此他首先调整天京附近各战区的指挥体系,让曾长期担任向荣副手的和春南下,接掌丹阳一路清军主力(也就是原江南大营残部主力),让德兴阿接掌原江北大营指挥权,并同意怡良从上海租界设法购买外国火轮船入江助战的计划,首先出其不意,夺取太平军设在金山的炮台,截断江南镇江和江北瓜洲两地间联系,然后再设法各个击破,夺取瓜洲、镇江。接下来,德兴阿部应堵住江北,怡良驻军常州,防遏太平军向京畿或江浙财赋区“旁窜”,和春部则先设法攻下天京城外围成掎角之势的两座要塞——句容、溧水县城,再从容围攻天京。

  至于其余战场,他希望各地督抚、将帅能“各扫门前雪”,自行了结本辖区内的太平军生存环境。当时除了天京及其周围句、溧、瓜、镇,牵扯原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及两江、闽浙两总督,江苏、浙江、安徽三巡抚的注意力,战区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西、安徽三地。

  对于湖北战区,他严词斥责官文、胡林翼谎报战果,却“于进攻机宜仍复漫无把握”,要求两人“身膺督师重任,须当统筹大局,谋勇兼施”,而不能以城坚敌悍为词,“坐拥水陆重病日久无功”。对于官、胡“断绝接济以困之”的方略,奕詝显得十分不耐烦,斥责为“不过借口耽延,掩其迁延之咎”,并质问既然这个方略如此巧妙,何以“为时已久尚未葳功”。他所希望的,是湖北诸军“设法进攻,迅将两城克复”,然后“分兵东下”参与对天京的围攻,认为唯有如此,“大局”才能有所转机,否则就可能师老力疲,别生变故。

  对于江西战区,他要求曾国藩和江西巡抚文俊乘此敌心涣散之时,“赶紧克复数城,使该逆退无所归,自不难穷蹙就擒”,并对曾国藩在石达开大军东进后“江西失陷各郡尚无一处克复”甚为不满。他还“风闻”石达开可能“投诚”,指示曾国藩预先考虑“处置之法”。

  对于安徽战区,他最关注的是太平军盘踞最久的巢湖、无为等地,这些地方盛产粮食,是天京军需后勤的主要来源。1856年秋、冬,他一再严谕安徽巡抚福济、帮办安徽军务提督衔寿春镇总兵郑魁士加紧进攻,“激励诸军直捣江宁、复省垣(安庆)”而擒敌首,并抽调两千援军增援进攻安庆、太湖、潜山等地的清福建提督秦定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