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鲁国国史,是中国史传散文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存先秦典籍中年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的记事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春秋》文笔简约,记载有诸侯的攻伐、盟会、祭祀、灾异、礼俗等大事,共17000多字。

相传,《春秋》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孔子在编订《春秋》时,在字里行间寄寓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创立了后人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为后来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开了风气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