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

  相:互相。

  濡:沾湿,浸润。

  以:用。

  沫:唾沫。

  相濡以沫:原意是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多指夫妻之间。出自《庄子·大宗师》。

  成语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吐口水,吐沫)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释义: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nàn)桀(斗狠),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庄子在这里以鱼例比,精辟表述了“道”通其变的观点。

  两条鱼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因为泉水干涸了。

  “相忘于江湖”的意思,不是说曾经相识的彼此因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断绝联系。而是指两个不包含爱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这句话里的“忘”,是中国古人表达关于阴阳、矛盾时的一种惯用手法。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趣联:

  和谐之道

  以沫相濡,三口支撑当是品;

  齐眉举案,二人互助可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