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起义的主人公是陈胜和吴广

解释: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原句: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翻译: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揭竿起义的主人公是谁?什么是揭竿起义?

揭竿起义故事典故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名被秦二世的暴卒驱赶的农民由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赶赴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走到大泽乡(在今安徽)的时候,因暴雨耽搁了行期。按照秦律,戍卒误期是要处斩的。陈胜与伙伴吴广商议:“现在就是到了渔阳,也已过了期限。同样是死,大丈夫何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呢?”吴广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二人商量好打着楚将项燕的旗号,假借鬼神的力量号召大家起义。

第二天,伙夫上街买鱼回来,发现买来的鱼中有一条肚子胀得特别大。用刀割开,里面藏有一张帛书,上书“陈胜王”三字,这件事很快在戍卒中传开了。

入夜,戍卒围着篝火取暖,还在议论着白天那件奇事。忽听远处传来奇怪的声音,仿佛狐狸的叫声,叫声中还夹杂着人语,好像在喊:“大楚兴,陈胜王。”

第二天一早,大伙们都对着陈胜指指点点,越看他越像真命天子。陈胜、吴广见时机成熟,便杀死了两个押送戍卒的将尉,召集戍卒,动员他们说:“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这天下,穷人也可以坐一坐!”九百余名戍卒沸腾起来,齐声喊着:“对!咱们跟陈大哥造反!”

陈胜、吴广立刻叫人拿了一根竹竿,做了一面大旗,上书一个斗大的“楚”字。大家推举陈胜为首领,号称“将军”,吴广为副,号称“都尉”。他们很快占领了大泽乡。各地的老百姓饱受秦朝官吏的欺压,听到陈胜起义反秦,纷纷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