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69年,山戎人无终国的君主嘉父想与晋国交好,派使者去晋国表达友好之意。戎狄之人对中原各国的侵扰由来已久,他们虽然不至于影响到中原各国的存亡,但速来速去的侵扰却使各国伤透了脑筋。但跟他们讲和,华夏大国又放不下架子。所以,晋悼公就说:“戎狄之人贪婪而不讲情义,不如兴兵讨伐他们。”晋臣魏绛则劝说:“诸侯新近才顺服了我们,陈国又来求和,正要观察我们的表现。我们有德行,人家就会亲近我们,否则就会有贰心。我们兴师伐戎,楚国就会乘机进攻陈国;我们不能救援陈国,就等于是抛弃了它,诸侯各国随即也会背叛我们。”悼公听了这话,觉得也有道理,就问:“我们与戎人讲和又会怎样呢?”魏绛回答说:“和戎有五方面的好处。第一,戎人喜欢居住在有草有水的地方,看重货物而轻视土地,我们就可以用东西换他们的土地;第二,讲和之后,边境上平安无事,住在边境地方的人民就可以安心种地,不会往内地迁移;第三,戎人顺服我们之后,四邻都会受到震动,诸侯也会对我们望而生畏,不敢随便背叛;第四,以德行安服戎人之后,我们也不用兴师动众;第五,总而言之,不用武力而用道德感召力,远近的国家都会发自内心地服从我们。”

晋悼公最终采纳了魏绛的意见,决定与戎人讲和。自此之后,晋国才把力量全部集中于处理中原事务,扼制住了楚国势力,称霸中原。晋悼公在称霸之后重奖了魏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