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是谁修筑的?战国时期水利专家郑国是哪国人?
郑国渠是郑国修筑的,郑国是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现在河南省新郑市)。成年后,郑国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后来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而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公元前237年,韩国为消耗秦的国力,使之无力攻伐六国,派遣水工郑国到秦游说兴修水利的必要性。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征发大量民工,由郑国主持,开凿西引泾水,通过瓠口(今陕西泾阳西北),东注北洛河的大型灌溉渠道。
后来,秦觉察出韩国的企图,欲杀郑国,郑国说:“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于是,秦国允许其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此项工程。渠成后,长三百余里,灌溉田地四万顷。从此,关中成为沃野,此渠也被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