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的主人公是谁?

听到“精卫”这个词,是不是之前会认为是一位勇士的,反正小二是这么认为的,实际上,这可是一位美丽小姑娘的感人故事。
精卫填海故事: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而死。炎帝悲痛欲绝,女娃死后变为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每当神农狩猎时,小鸟就绕着林子飞行,不断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声,炎帝举弓欲射,随从赶紧禀告他:“此鸟乃陛下之女所化!”炎帝心中一惊,放下弓箭,泪水盈眶,久久不能自己,许久之后才说:“就赐小鸟精卫之名吧!”精卫久久盘旋不肯离去。

炎帝作歌: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
山木翠兮人为鱼虫!
娇女不能言兮吾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
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
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精卫听到神农说“海何以不平”的歌词,就决心把大海填平。
于是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它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后来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填海典故:
<<山海经.北山经>>说: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西山:
故事中的西山,就是发鸠山,称其西山,是与东海相对而言。发鸠山位于长子县西25公里处,海拔为1646.8米,山势矗立,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云笼雾罩,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发鸠山的庙宇大多与精卫鸟有关。如在发鸠山东山脚下浊漳河源头处,古时建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庙宇宏大,造型别致。传说就是炎帝为纪念其女儿女娃所修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