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故事典故 孟母为什么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由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孟母是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女人,她为了抚养儿子,替人家洗衣服、纺线织布,省吃俭用,任劳任怨,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才。
起初,孟子家距墓地很近,他常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到墓地里去看热闹,和小伙伴们玩给死人送葬一类的游戏。孟母觉得这种地方不适合孩子住,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于是,孟母就赶紧搬家了。
母子二人搬到一个闹市附近住下来,市场上一天到晚叫卖声、吵嚷声不绝于耳。时间一长,孟子又学起那些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来。孟母觉得这种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便再次搬家。
这回,孟母把家搬到一个学堂附近。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学堂里传出来,那些来学堂读书的人个个斯文讲礼貌。于是,孟子就学着这些人的样子拿书来读,和人见面时也仿照那些读书人行礼作揖,变得非常懂事有礼貌。孟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个地方对孟子的成长大有帮助,于是就一直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一天天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孟母就节衣缩食地省下钱来,送他到学校上学读书。
在母亲的督促下,孟子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仅次于孔子的思想家,被儒家列为“亚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