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王羲之《兰亭集序》凭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03~361年)被世人推崇为“书圣”,尤其擅长楷书和行草书,风格妍美流畅,“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集会,饮酒赋诗,各抒情怀,事后集结成册,编定为《兰亭集诗》,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兰亭集序》集记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文笔清新疏朗,情韵绵延,感情真挚,自然朴素。全篇28行,328字,字字“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其中20个“之”字,7个“不”字,更是情态各异,绝不雷同,可谓别开生面。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对王羲之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兰亭集序》的真迹更是爱不释手,在世时曾命许多书法家摹写多次,赐给太子、诸王和近臣,死后竞把真迹带进坟墓为自己殉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