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是怎么自荐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典故
秦军包围邯郸时,赵国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出发之前,平原君要挑选20名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道去。平原君的手下一共有三千多人,要选20人很容易,但他挑了半天,只挑出19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站了出来说:“也许您不大认识我,但我就是您要找的最后一个人。”平原君就问毛遂:“你在我的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我听人说,贤人在世上,就像一个锥子放在袋子里,它的尖很快会从袋中露出来的。你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的事使得大家称颂你,我也没听说你有什么大的能耐,这就证明你的本事是十分有限的。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您说得很对,我以前没有露出尖来,就是您没有把我放到袋子里去,今天请求您把我放到袋子里去。”于是,平原君就带上了毛遂,另外19人在去楚国的路上经常私下拿他开玩笑。
到了楚国,平原君就和楚王商量楚军援赵之事。但任凭平原君怎么说,楚王就是不答应。这时,只见毛遂手按宝剑走了上去,斩钉截铁地对平原君说:“先生,援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能说清,怎么和他从早上就说到了中午,还没有说成?”楚王看到这位不速之客,问:“这是何人?”平原君说:“是我的门人。”楚王喝道:“还不给我下去,我正和你家先生商量大事,你来干什么?”
毛遂有意地向楚王面前走了一步,大声说道:“你之所以对我无礼,是因为你坐在家里,依仗着你们人多。但是,就在这十步之内,你能显示出你楚国人多的优势吗?大王的性命实际上就握在我毛遂的手里。”楚王被毛遂说得不知如何是好,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平原君,平原君示意他听毛遂的话。然后,毛遂继续为楚王剖析了援赵抗秦的利弊得失。
楚王听毛遂分析得很有道理,就说:“那就依毛先生的话,楚赵结盟抗秦。”毛遂怕楚王反悔,便让楚王与平原君歃血为盟。盟誓后,楚王派大兵救援赵国。毛遂对解邯郸之围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