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活了多少岁?施密特与中国领导人的渊源
当地时间11月10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去世,享年96岁。施密特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不仅推动了中德建交,而且他也是毛泽东去世前接见的最后一位西方政要,同时也是又一个见过中国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五代中国领导人的外国政要。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曾表示,在他认识和了解的西方政治家中,“施密特对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研究、判断和理解,是最全面、客观和深刻的,令人敬佩”。那在他的眼中,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975年,施密特在北京拜见了毛泽东,他对毛泽东做出了如下评价:他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他魅力四射,才华横溢,但是坚定而执拗。他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有敏锐的直觉。他发动的那些大规模运动却远非清醒理智的产物。与铁托类似,毛也具备一种混合着无情和富有魅力的品格,不过铁托更受理智的支配。毛是聪明人,但是理智并非是他的强项。
1979年10月,华国锋访问德国并会见了施密特,这是中国领导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来到欧洲。施密特在回忆录如此评价华国锋:看得出,他是个思路清晰,有判断力,很精明能干的领导人,而且,他比他的前任毛更务实,更理性。图为1979年华国锋访问德国时与施密特的合影,上有双方签名。
施密特与邓小平曾多次见面,而且他对这位主导了改革开放的中国领导人评价甚高:邓小平没有给我留下强烈的迷恋权力的印象。无论如何,他不是一个想当“皇帝”的人。图为1975年施密特访华时为邓小平点烟。
施密特认为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是个聪明的主意:邓小平选择改革比较容易出硕果的地方作为重点。他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从一定程度上说,世界经济就在海岸的咫尺之间。图为1975施密特访华时与邓小平共进国宴试用筷子。
施密特认为邓小平毅力非凡:他身上有一种顽强的东西。也许是他不达目的不止的意志力和他的说服力。可能做到的事,立即干起来。那些办不到的挑战,让别人去对付吧--这就是他的路线。图为1975年邓小平到机场迎接施密特。
施密特赞邓小平首先是个天才的实践家,一个能力超强的人,能够可靠而敏锐地感觉到什么事是做得到的,并且具有绝对的意志力把它办到。图为1975年邓小平到机场迎接施密特。
很多年之后,施密特回忆起邓小平说,他通过自己那种坚定不移、务实的贯彻力,使人类的五分之一人口与世界融为一体,并帮助中国人过上了持久富裕的日子。“我喜欢这个人”。图为邓小平与施密特握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