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出自哪里?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文中,毛泽东引用了一个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以此批评那些“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
这个著名的楹联,出自明代著名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先生笔下。这个楹联,足以说明解缙文才之不凡。然而,也正因为这个楹联,最后令其死于非命。读史于兹,不免痛心疾首。当文人遭遇小人,则注定是一场人生的最大悲剧。
关于解缙,正史多有记载,野史亦有说法。解缙生于1369年,卒于1415年。明史有《解缙传》,说其“字大绅,吉水人”。“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这段文字,说明解缙自幼颖敏绝伦。据说,解缙5岁,父教之书,能应口成诵;7岁能著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诵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年(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赴京会试列第七,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选为庶吉士。解缙初人仕时,常侍朱元璋左右,以致于太祖皇帝曾说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足见解缙出道之早,以及其受器重之程度。
然而,古往今来,文人做官,既不可认死理,也切不可恃才,更不可自傲。解缙之错,亦在此。不过,“当年明月”先生似乎对解缙是不恭的。读过他的畅销书的人,也可能会有一个错觉,解缙似乎就是一个喜欢政治投机之人。这一点,我不认同。评价解缙,史学界有四句话是公认的,即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这似乎才是确切的,这也决定了他一生之坎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