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竹生笋》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

故事:

三国时期江夏有个叫孟宗的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去世,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担心忧愁中

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的高兴,他小心的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的回到了家里。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典故原文:

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后有诗曰:

泪滴朔风寒,

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

天意报平安。

孟宗其人:

孟宗,字恭武,一字子恭,三国时吴国江夏人(今湖北阳新县阳辛村人)。曾为吴盐池司马、豫章太守、司空。

现位于孝昌县东20公里处的周巷镇青山村有个“哭竹港”,就是是因孟宗而得名的,

小编瞎想:

这个故事太荒诞,恐怕很多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宣扬孝道而杜撰出来的。所以不能真信。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哭竹生笋’就很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