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之治”的两个君王指的是谁?“成康之治”故事典故
周成王和周康王
周灭商后第二年(约前1045年),周武王病逝,其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代成王行事。管叔因企图继王位,对周公旦摄政极为不满,于是散布流言,并煽动蔡叔、霍叔,怂恿武庚及东方诸方国,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公开叛乱,是为“天下闻武王崩而叛”。
周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多方权衡,决定兴师东征。周公东征共历时3年之久,杀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霍叔被废,彻底平定了三监及武庚之乱。同时消灭了包括殷、东、徐、熊、盈、攸、奄、九夷、丰、蒲姑、淮夷和东夷诸国等参加叛乱的五十多个小国。之后,周公还政于成王,周进入巩固时期。周成王亲政时,以殷王朝的覆灭为鉴,以兢兢业业著称。周康王继承成王治国,国家继续繁荣。成王、康王均致力于向东南方开拓疆土,以加强周王朝在东南方的影响。当时,周朝国力强盛,成王和康王曾多次会盟诸侯,国内各种矛盾缓和,社会安定,生产繁荣,出现了一片升平景象,史称“成康之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