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为何导演点灯续命?背后两大毒计
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名将,大多是玩火的高手。纵观三国大小战役无数,“火攻”总是不离左右,即便是最着名的“三大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之处,同样没有离得开一个“火”字。从卧龙被张飞的一把火烧醒开始,诸葛亮也就和火结下了缘。第一次施计火烧博望坡,第二次火烧新野,诸葛亮的成名战火烧赤壁,到蜀国开始衰微的转折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这场战役虽然和诸葛亮没有主要的关系,但是诸葛亮在蜀国角色转换的一个导火索。
网络配图
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死了,诸葛亮也不想再用火攻了,可能也是觉得太残忍,恐折阳寿。但诸葛亮后来才意识到,身处那个位置,有时也会身不由己。
不久,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意欲归附其心。却遭遇孟获的杀手锏武器藤甲军。这些刀枪不入的玩意,没有别的办法,唯独对火很在意。犹豫再三,诸葛亮还是不太情愿地采取了火攻。一把火烧死三万藤甲军。虽然最后获得了胜利,但当时诸葛亮便说过“此虽有功与国 家,然必折损我寿命。”事实上确实如此,一把火烧死三万之众,确实是一件天理难 容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