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宋美龄(1897.3.5--2003.10.24),汉族,出生于上海浦东,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是中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宋美龄精通多国语言,国画方面也有优异表现,并且在钢琴、书法等方面也颇有造诣。宋美龄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平事件

  早期生活

  幼年在家学英文。1910年(也有说是1907年),宋美龄跟随赴美留学的二姐宋庆龄到了美国,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此时,宋美龄在思想、举止和谈吐上已全盘西化。

  1917年8月,宋美龄从美国回到上海,她决心要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古典文学,于是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这对她后来写一些文字稿和公开的演讲稿都起了很大作用。由于社交能力强,宋美龄很快成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标。

  1922年12月的一天,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蒋介石也应邀参加。就是在这次晚会上,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宋美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娶她为妻,但遭到宋庆龄的坚决反对。

  求职生涯

  宋美龄于1917年8月回到上海,渴望到社会上供职但父宋嘉树坚决反对。直到1918年宋嘉树病逝,宋美龄才在二姐宋庆龄的帮助下,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到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当英语教师。每周两天到基督教女青年会讲英语课,同时还参加一些由基督教女青年会组织的其他社交活动。

  宋美龄在基督教女青年会讲课很优秀。当年宋美龄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读书时,就经常当众朗读英文课文,所以宋美龄当教员并不怯场。当时前来青年会听课的都是上海妇女界有名的大家闺秀,还有一些高官的女儿或夫人。

  一位在青年会听过宋美龄讲课的高官夫人,向上海市社会局推荐。于是,社会局派官员考察,官员告诉宋美龄:中国电影在上海成立了电影审查委员会,将来会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1919年3月,宋美龄进入这个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供职。

  就在宋美龄供职电影审查委员会半年后,上海市参议会内的一批同盟会友人,开始注意和了解宋美龄的情况,极力主张聘请宋美龄来上海市参议会任职。他们认为宋来会供职至少有两个益处:一是宋美龄的到来可以密切与已经前往广州的孙中山的联系;二是当时上海像宋美龄这样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确为罕见。

  消息传到宋美龄耳朵里,宋美龄极为反感。可是,宋家人却不赞成宋美龄的主意,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她的大姐宋霭龄。宋霭龄是力主宋美龄进入政界的主要力量。宋霭龄认为三妹进入上海参议会可能改变将来的命运[7] 。宋美龄对此盛情难却。最后,宋美龄同意辞去电影审查委员会专职译员的工作,进了上海参议会。1919年秋天,宋美龄正式出任由该会主办的上海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的执行秘书。

  可是1920年的夏天,不知何原因,宋美龄忽然又辞去了包括上海参议会儿童劳工秘书在内的所有职业,一个人只身悄然前行广州。在那里,宋美龄见到了后来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蒋介石。

  国民时期

  1927年3月蒋介石率北伐军杀进上海后对宋美龄穷追不舍,惟一持赞成意见的大姐宋霭龄抓住小妹爱虚荣的心理,历数嫁给蒋介石的好处。在姐姐的劝说下,她终于下定决心。于公元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结婚,先循基督教仪式,在宋宅由余日章博士主持成婚,次日在上海大华饭店,由蔡元培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