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趣事 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作品介绍
周邦彦夜飞鹊主要内容是什么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代表词作。其中”夜飞鹊“是词牌名,而”河桥送人处“则是词的第一句。该词出自周邦彦的文集《片玉集》之中。该词先追忆往日送别的情景,然后写宴席的散场,匆匆分别的情景。该词表达的感情是对个人身世浮沉的悲叹,之后又变为了对民众所受柯南呢的关心和无法改变这一局面的悲愤之情。该词似然也夹杂了个人的依恋之情,但是从全词来水已经摆脱了那种个人的小情小爱,更多的是一种欲罢不忍的踌躇和沉重的思虑之情。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诗词配图
该词一共分为上下两阙。先来看上阕:在河桥旁边的亭子和情人告别,难舍难分,一直到了深夜,凉意渐渐重了,而我们竟然不知现在是什么时间。天边的一轮残月拖曳着余辉慢慢地向西坠落,地上铜盘中的蜡烛也快要燃尽了,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离别之前的相聚已经接近了尾声,探起头听风传来渡口的鼓声,看看树梢上的光影,应该已经是黎明时分了。那边的花骢好像通人性,即使我挥鞭催赶,它行进也十分缓慢。上阕主要通过描写送别的情景,来抒发依依不舍之情。
然后来看下阙:送别情人之后,我满怀忧愁地踏上了归途。渐渐渡口上嘈杂的人声已经渐渐远去了。原野上十分空旷孤寂。原来归途竟然是如此的遥远孤单。我没有想到再次来到当初和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但没有看见她的一点痕迹,而且连小路都已经难以分辨了。斜阳照着菟葵、燕麦,长长的影子好像与人一样齐了,我在那和她相依过的草丛边不断徘徊,用酒浇地,向西方望去,好像丢失了灵魂的样子。下阙主要写的是离别之后的感想,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周邦彦烛影摇红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词配图
周邦彦改写的第一步就是拓展了原作的容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首词的上阕全都是他增加的。原作原本是写离愁别绪的,于是周邦彦便在上阕中把原作的时间往前进行了推移,并着力刻画了原作中所描绘的女子的容貌,以及两人之间的情投意合。这就为下阕描写思念之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改写的第二步便是在下阕上进行了几处改动。原则则是让原作的主旨表达得更加充分。其中原作中的“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改为了“夜阑饮散春宵短”,这个改动不仅使得语句语句更加精炼,也写出了男主人公在夜晚饮酒之后的孤寂惆怅。第二个改动则是把“尊前谁为唱阳关”改成了“当时谁为唱阳关”,这个改动的绝妙之处在于把原作简单的叙述眼前之景变成了回忆往日的情景,这样一来不仅在写法上显得更加婉转,也突出显示了主人公久久不能消散的思念之情。
经过周邦彦的改动之后,这首作品变得主旨更加凸显,而且结构更加严密和紧凑,打上了深深的周词风格。使得这首词作变成了一首真正的佳作。
周邦彦的风流子主要讲了什么
周邦彦创作过两首著名《风流子》,其中一首据说是他调任溧水知府时所作。全篇都在抒发对远方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所描写的景色也都是此人想象而已,由景及情。

周邦彦《风流子》
上阕里,女子所住的屋子在词人的想象中,有春水新涨的池塘,有被风吹动的帘子,有宛若舞蹈的细碎的影子。他羡慕燕子,也羡慕苔藓,因为它们可以回到从前所在的地方筑巢或者生长。为何?这是他所思念的女子的所在,可他已经不能像它们那样再回去,因为女子被“金屋藏娇”,已经属于他人。而那个女子此时正在这深深的金屋中弹奏丝竹,想说说不出,想唱先哽咽,连借酒消愁都令人厌倦。
下阕里,词人继续想象,女子已经梳理新妆、打开红窗,想要欣赏月色来排解寂寞。此时,词人的感情已经无法承受,他是多么的想要飞到她的身边,跟她诉诉衷肠,寄给她明镜,偷换她奇香。“秦镜”和“韩香”是借用典故,说的都是男女相爱。可是他却与女子咫尺天涯,不能见面,词人祈求上天,让它行个方便,让自己与爱人相见厮守,哪怕霎时又何妨。
周邦彦的这首《风流子》可以说是把一个男子对爱人思念的痴情表达得无比细腻透彻,最出彩的是,词人全篇都是想象,先描写景物再到所思念的人,仿佛电影镜头在慢慢的推进一般。情绪也是在这样的想象中不断积蓄,从开始的清淡转浓转深,到最后已经不能克制,只能任其倾泻。
解连环周邦彦原文译文
《解连环·怨怀无托》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是寻访自己的情人以及旧居时抒写怨情之词。这首词可跟一般的相思别情的词不同。相思离情还有可托情怀之人,而他却是“怨怀无托”。词中抒发的便是由于“怨怀无托”而生发出来的种种曲折、矛盾的失恋情结。

《解连环·怨怀无托》
整首词的上片由今天写到昔日,再由昔日写到今天,写了昔日聚会的燕子楼不见伊人的怅惘。而词的下片由对方到自己,再写自己写到对方,主要表达了对伊人的怀念和矢志不移的忠贞。纵观全篇,作者以曲折细腻的笔触,婉转反复地抒写了词人对于昔日情人以及无限缱绻的相思之情。
全词直抒情怀,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恻缠绵。上片的三句话“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将作者心中郁结已久的幽怨和盘托出,也说明了作者心中的痛苦已经到了难以抑制、无可忍受的程度。其原因就是往日情人不仅绝情而且断信,毫不留恋地弃他而去。下片中的“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与上片歇拍诅咒詈骂之语加以比照,几乎判若出自两人之口。春天来临,汀洲之上杜若渐萌,于是作者心中又打点起,为负心而去的情人料理一切的准备。其中的“杜若”指的是香草,是当时古代用来象征情人之间的寄赠之物。而后一句“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是作者因为人去日远,所以更加盼望心里的那个人寄来只言片语的消息以慰望眼,可惜这一切又化为空望。
关于周邦彦趣事有哪些
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享有盛名的词人,在当时的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朝的周济曾经在《宋四家词选序》一书中称赞周邦彦的词已经达到了一种叫”浑化“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而是必须具有突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才有可能达成的境界,因此他也被后人认为是词的“集大成者”。因为周邦彦个性洒脱不羁,不拘小节,于是便留下了很多的趣闻轶事。

周邦彦画像
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妓女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在经过一番云雨之后,男子随即要走,但是女子对他说道,天已经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还是留下来到天亮再走吧。
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讲的就是周邦彦自己的一次宿妓行为。但是因为词中描写比较隐晦,后人很难得知到底讲的是谁。不管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讲的是宋徽宗一次去著名的歌妓李师师家里拜访,恰巧周邦彦也正好正在那里。情急之下,周邦彦只能躲在李师师的床底下。宋徽宗来到李师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说是江南采摘上贡的,之后宋徽宗还和李师师谈笑了一番。这一切都被周邦彦给听到了。他在宋徽宗走之后,便据此写下了《少年游》这首词。
其实细想一下,这个故事明显是不真实的,因为宋徽宗毕竟是一朝天子,他再怎么贪恋美色也会事先探察一番,周邦彦要是躲在床底下一定会被发现的。
周邦彦和王国维有什么关系
周邦彦这个名字相信对宋词有所了解的都听过这个名字,他是和大名鼎鼎的苏轼齐名的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词不仅用严谨,言语曲丽精妙,他的长调尤其擅长铺叙。他也是后来格律派词人的宗师,他的作品在婉约派被封为“正宗”,享有非常高的评价。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曾经对周邦彦有着很高的评价,称他是“词中老杜”,这个“老杜”指的便是唐朝时期有“诗圣”之称的著名诗人杜甫。可见对周邦彦的推崇。

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
王国维作为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他在融入中西美学的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论。但是这种混合而成的理论往往带有互相矛盾的东西在其中,这点从他对周邦彦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来。王国维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一共有三种刊本,其中提及周邦彦的一共有14则,这三个刊本对周词的评价变化,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周邦彦复杂的变化心态。
在一开始的版本中,王国维对周邦彦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他只不过是当时的大学者欧阳修和秦观的陪衬,他的作品没有真情实感。但是到了后来的第二版《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他虽然仍然认为他的词比不上欧阳修和秦观的词,但是从书法感情的细腻和描绘景物的精细来说,周邦彦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在第三个版本的《人间词话》中,他已经把周邦彦列为了在词史上五个可以写出“有篇有句”的词人之一,这是王国维认为的写词的最高境界了。在这里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周邦彦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王国维作为一个大学者,他也有矛盾复杂的心态在其中,这不仅说明了他治学之严谨,也体现了周邦彦确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