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后人介绍 辜鸿铭轶事
辜鸿铭辫子的故事
辜鸿铭先生被称为“怪杰”,其“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表现就是他的辫子。作为一个生活在晚清时代的人,大多数人经历的是一个留辫子,剪辫子的过程。但是作为一个在马来半岛的英国人家出生,又饱受西方教育的辜鸿铭先生却是经历了没辫子、留辫子、不剪辫子这样一个过程。下面就说说辜鸿铭辫子的事儿。

辜鸿铭雕像
辜鸿铭先生出生在英国人的家中,早年一直在西方国家求学,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辫子。但是他回到中国之后就开始留有辫子,这其中有几点原因。第一,当时留辫子是统治者的要求,你要是没有辫子,清政府会常常找你麻烦,甚至会要你性命。第二,辜鸿铭先生对中国历史及文化研读甚多,对于辫子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第三,他认为辫子是国人与老外的区别,可以让老外害怕。
在辛亥革命之后,由于辫子是耻辱、腐朽的象征,所以要求男子都要剪辫子。但是,辜鸿铭先生固执地一直没有剪。当时辜鸿铭先生去北京大学任教时,他是穿着青衣,拖着辫子便去了,这与当时穿西服,剪短发的景象是完全相反的。当时还引来了各种嘲笑,但是他却对那些人说,我的辫子是看得见的,在头上可以剪去,但是你们的辫子是看不见的,在你们心里面。这一句话就说出了当时的现状,也表达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
辜鸿铭辫子甚至被称为“晚清最后一根辫子”,他却以一根辫子向世人表达了自己很多想法。
辜鸿铭学外语的故事
当谈起辜鸿铭时,很多人知道他有着超强的语言能力,他一生共学会了九种语言。其实辜鸿铭之所以有那么强的语言能力,和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他的义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另外也与他个人的意志力、精神也有很大关系。辜鸿铭学外语的故事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辜鸿铭画像
辜鸿铭先生出生在马来西亚西北部,而且是出生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重点是他还被这位名叫布朗的英国人认为了干儿子,由于他自己好学,也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他十岁的时候就随着这位英国义父去到苏格兰的一所当地著名的中学接受英文训练。除此之外,布朗先生也经常在课后的时间段他进行种种指导,并且教他学习德文,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背诵一些名著,在他背诵熟悉之前,布朗先生不会告诉他意思,因为布朗先生觉得先知道意思会分散他学习语言的集中力度。辜鸿铭先生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将《浮士德》糊涂地背了下来,之后又相继背了一些名著,这为他之后的语言学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途径。
在1872年的春天,辜鸿铭先生进入爱丁堡大学继续学习。他在这里又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法语等多国语言,他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背诵各个语言的名著,这些名著中有很多是很难理解的,每次当辜鸿铭先生觉得想要放弃时,他都会想各种方法坚持下来,这些都与他个人意志力有关。而且这也锻炼他的记忆力和语言能力,为他之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就是辜鸿铭学习外语的二三事。
毛姆辜鸿铭有什么关系
毛姆辜鸿铭是好朋友。毛姆是英国的一位小说家,他在中国游历的时候,曾与辜鸿铭有过接触。同时毛姆对辜鸿铭的评价还是挺高的,他对于见辜鸿铭一事印象深刻,还专门写了日记。

辜鸿铭画像
在历史上,辜鸿铭也算是一个怪人了,他与世人不同的表现,却让毛姆为之称赞。毛姆辜鸿铭的相见也是颇有意思的,最初的时候毛姆写了一张便条,邀辜鸿铭前来相见,但辜鸿铭对他写的便条置之不理。于是毛姆又重新亲自写了一封信请求拜访辜鸿铭。最终得到了辜鸿铭的回应,答应与其见面。
由于毛姆初到中国,对中国的地形、建筑不甚了解,所以对这些新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地新奇。在毛姆的书中,还描写了关于中国的特色之处。另外毛姆还特意描述了辜鸿铭的住宅,其内部构造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由此可以看出,毛姆对中国以及辜鸿铭的许多相关事宜都颇感兴趣。
具资料记载,在毛姆的眼中,辜鸿铭的形象就是一条长长的辫子,一双大大的眼睛,以及一颗顽固、有原则的心。在毛姆去辜鸿铭家的时候,辜鸿铭周到地招待了毛姆,所以毛姆对辜鸿铭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据毛姆说,他与辜鸿铭两人还探讨了一些思想上的东西,虽然当时两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是他很佩服辜鸿铭对于思维的拓展与不局限于当前的对事情独到深刻的见解。
辜鸿铭轶事有哪些
辜鸿铭先生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个绝对的高语境人物,他经常用一些话巧妙地回答一些刁钻的问题。所以,辜鸿铭先生有很多寓意深刻,也让人捧腹的轶事。

辜鸿铭图片
辜鸿铭先生早年一直在外国学习,但是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每到节日的时候,他都会买来酒、菜、香等来祭奠叩拜祖先,这使得他遭到外国人的嘲笑和鄙夷。有一次就有一个外国人问他,他的祖先什么时候会来吃他桌上的东西,他自如地答道,等到祖先闻到孝敬的花香的时候。
辜鸿铭先生引导学生的手段也是比较独特的。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有人问他,“老师,你去过那么多的国家,你说说看哪个国家的人最懂得生活啊。”他回答说,“自然是中国人最懂得生活”,于是又有人问他,“既然中国人是最会生活的人,为什么还要学英语呢?”他回答说,“因为要学好英语去教育西方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啊”。辜鸿铭先生他赞同男人同时拥有多个妻子,于是他在说服别人以及向外国人讲解中国的一夫多妻时,他都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东西来比喻的。例如,他用一套茶具中,是一个茶壶配有多个茶杯,来进行比喻。
辜鸿铭先生还有一种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好几天没洗的脚的味道。例如,他经常会捧着自己妻子的小脚去闻。而且有一次他去他的一个学生家,闻到一个小丫环几天没洗脚的味道,于是就连着几天都去这个学生家,学生以为他喜欢这个丫头,于是便将她洗干净送给他,他一开始高兴地接受了,后来又不要了。原来是因为那个丫头被洗干净之后就没有他喜欢的味道了。辜鸿铭有很多的轶事,上面只一部分而已。
辜鸿铭的子女有几个
关于辜鸿铭的子女有两种说法。一些史料中记载辜鸿铭的一生中,共孕育了一子两女,而一些资料中说,辜鸿铭仅育有一子一女。

辜鸿铭画像
关于辜鸿铭的儿子,有些野史说其是辜振甫,其实辜振甫并不是辜鸿铭的儿子。当时辜鸿铭初到台湾,在住所认识了才7岁的辜振甫。辜振甫自小聪明伶俐、勤于好学,辜鸿铭甚是喜欢,便教他学习外语,辜振甫也很喜欢辜鸿铭,辜鸿铭便把他当亲生儿子一般带在身边。
那么,辜鸿铭的亲生儿子究竟是谁呢?一些正史资料中有记载,辜鸿铭有一个儿子,名守庸,是辜鸿铭与日本的一个女子所生。传言他的这个儿子长相出众,又有才学,所以深得辜鸿铭的宠爱。可惜辜鸿铭的这个儿子60多岁就去世了,而且有些资料记载辜鸿铭的这个儿子一生无后,但是有些资料中又说他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此事至今仍颇具争议。
对于辜鸿铭的女儿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一些史料说辜鸿铭有一个喜欢女扮男装的女儿,一直都未出嫁。另一些史料记载辜鸿铭有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是辜鸿铭的原配妻子所生,并且两女都与辜鸿铭一般天资聪慧,对于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天赋,而且性格上也与辜鸿铭相像,都比较清高、有原则。不过,许多经过考证的文学家们更赞成辜鸿铭育有一子两女的这种说法,然而辜鸿铭的子女仍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谜。
辜鸿铭故居在哪现在还在吗
辜鸿铭故居在柏树胡同,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辜鸿铭故居在一条长长的胡同里面,这个胡同大约有500多米长。当时这个胡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椿树胡同,因为该地原种有一棵椿树,所以便得了这样一个名字。

辜鸿铭故居拆迁前照片
在胡同的入口处可以看见一块牌子,标志着这里是辜鸿铭的故居。但是到现如今,已经找不到辜鸿铭的故居了,因为在现代化的建设下,很多的故居都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以前的资料中了解到辜鸿铭故居,只是其中对于其内部构造并无详细的介绍。另外从毛姆对辜鸿铭故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辜鸿铭居住的地方较为普通,其院落也较为简陋,屋里的家具也较为简单。但是辜鸿铭屋里的布置还是挺精致的,不仅有书法作品,还有许多用于装饰的东西。从辜鸿铭屋内的布置来看,他本人是很有品味的,不因是陋室就忽视屋内的装饰。
另外从一些档案来看,辜鸿铭故居在柏树胡同的南段,占地面积约有130平方米,其整体建筑较为简陋,一眼看过去就是几间连在一起的简单的瓦房。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建设的需要,辜鸿铭故居被列入了整顿的名单,所以辜鸿铭故居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只存在于历史中了。
辜鸿铭作为一个出名的能人,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流传,但是其故居已荡然无存了,留给人们的只有他的有名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