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老师王闿运的成就 王闿运墓地介绍
在湖南湘潭县杨嘉桥镇石旗村,一派典型的江南农村景象,在走过无数田埂,穿过几户农家,来到一座极不起眼的小丘陵,远远看到灌木丛里有一支高大的石笔雕塑,走到近前,一座南方非常普通的坟茔就出现在眼前,如果不是墓前有一座文物保护碑,你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它。墓碑上是:王湘绮府君墓,这里埋葬着一位湖湘文化大师,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王闿运。



王闿运,号湘绮,道光十三年生人,《清史稿》记载他年少时资质并不好,但非常好学,长沙城南书院肄业。咸丰七年中举人,咸丰九年在会试中落弟,在著名大臣肃顺(就是慈禧政变上台被杀的八大臣之首)家中做过家庭老师,同治元年入曾国藩幕府,但不久离去。象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里很多才高志大的名士一样,王闿运早年怀抱帝王之学,是非常想参与治世,大大作为一番的,但很可惜,他做过肃顺的家庭老师使得他上了慈禧的黑名单,打上了“肃党”的烙印,他的仕途也就成了镜花水月了。


此后王闿运绝意仕进,开始著书立说、开门授徒,他开始长期从事教育,先后执教了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和南昌江西大学堂,同时还在家中私授弟子,学生达数千人之多,而且还出了齐白石、杨度、杨锐、刘光弟、廖平等卓有成就的学生。王闿运在经学、史学和诗文方面的造诣极高,在清末民初拥有极高的声望,在经学方面,他主治《春秋公羊传》,他一生中关于经学的著作有《春秋公羊传笺》、《论语训》等10多种,影响极大。在史学方面,他最得意的是耗时七年之久写就的《湘军志》,被后代学者认为是:“文笔高朗,为我国近千年来杂史中第一声色文学”。在诗文方面,他也是大家,民初汪国垣作《光宣诗坛总录》时将他列为诗坛头领,有《湘绮楼文集》等传世。

直到清朝灭亡,站错队(投入肃顺门下)的王闿运只能够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空有满腹的帝王之学,报国无门,但他的名士之路还是非常顺畅的。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因为他的名望,将他聘入国史馆任馆长,负责编修国史,兼任参议院参政,此时他已是风烛残年了,但他仍然敏锐感觉到袁世凯不是成事之人,北京也非久留之地,找了个借口辞职回乡。民国五年(1916年),王闿运在家乡无疾而终,享年83岁。逝世后,当时的总统黎元洪亲写碑文,他死后埋葬在家族坟地内。但可能因为他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太重的笔墨,他的墓地也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坟地范围内陆续被其他人的新坟占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