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简介

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在1980年3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在他长大后于1910年成为中国第一代公费赴美留学的高材生,他是从清华大学直接去美国哈佛大学念书的,到了那里专门学习农学,1913年的夏天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继续研究地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气象学,1918年又获得博士学位。

竺可桢是谁 竺可桢简介 关于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照片

竺可桢回国的那一年是1920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一名地理老师,后来1927年又开始担任东南大学的地学系主任,在这两所大学执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学术和教育经验,在建国前后的那几年,他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高等学校任教,在1933年竺可桢连同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这也是竺可桢生平经历中最光彩的一页。

竺可桢生平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是他在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他一共在浙江大学呆了13年,期间用自己在美国所学的地质学知识把浙江大学打造成当时很好的学校,在1949年的时候为了看着新中国成立,拒绝蒋介石的邀请,辞去了浙江大学的所有职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竺可桢生平经历开始了全新的篇章,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也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副主任和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而在1962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就开始带领新中国的科学家进行物候学方面的研究,直到他去世。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上学很晚,他5岁的时候才开始进学堂念书,但是天资聪颖的竺可桢7岁就能自己独立写作文了,竺可桢天生非常认真,常常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一遍,觉得写得不好又再重新写过,直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

竺可桢是谁 竺可桢简介 关于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照片

而他母亲经常因为这个原因担心儿子的身体,就常常采用陪学的办法督促竺可桢早早睡觉,但是少年时的竺可桢已经很聪明了,有时候假装自己不学了,让母亲先睡,可是一听到鸡叫就又早早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课文。可以说小时候的竺可桢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成年后的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而且还拥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喜欢思考一些奇特的问题,他的家乡在南方老是下雨,所以屋檐上老是滴水,水滴落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竺可桢一边数着水滴一边儿神奇的发现地上的石板上有一个一个的水坑,而可疑的是水滴正好滴在石板上的水坑里,竺可桢请教父亲后才知道水滴石穿就是这样来的。这也是竺可桢的故事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片段。

年少的竺可桢第一次知道一滴一滴的雨水竟然天长日久,能把石板滴穿一个小孔,父亲教育竺可桢读书办事情都是这个坚持不懈的道理,所以竺可桢成年以后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对学习都勤勤恳恳,一直坚持下去。

其实还有一个有趣的关于竺可桢的故事:他小学毕业时的个子又瘦又小,有一些同学经常戏弄他,同学们的挖苦给竺可桢带来很大打击,但是自小就坚韧不拔的竺可桢为了让自己的身子骨变得更好,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到校园里锻炼,风吹雨打从不间断,就这样小时候的竺可桢凭借着勤奋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