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哪里人?陆游故事
陆游是哪里人
陆游是汉族人,创作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在金进攻南宋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前去参军,最后却一腔热血化作云烟。他的爱国热情也是受了家庭和当时社会影响的,那么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是哪里人呢?

陆游画像
陆游的老家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就是古时候的越州山阴。陆游家庭条件很好,出身在名门望族,他家族在当地是很受人敬仰的藏书大家。尤其是他的家中祖辈还是大官,而祖父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的徒弟。《尔雅新义》、《春秋后传》等都是陆游家中的珍藏典籍。他的父亲也是位主张抗金的人,陆宰因为抗金所以导致受了朝中人的排斥,就离开了朝堂不愿意当官了。后来在金兵攻破了汴京的时候,眼看要受到灾难的袭击,陆宰就带着年仅4岁的陆游逃到了老家山阴。
后来陆游在饱受战乱的年代站了出来,想依靠仕途改变国家的命运,但是去被秦侩挡住了前程。他转而去参军,也曾经上了前线杀敌,但是指持续了半年就被调离了前线,他一腔爱国热只能在心中抒发。而陆游的晚年也是在绍兴度过的,他住在三面环山的地方,镜湖旁边的三山。晚年生活的陆游已经完全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了,国家不幸是他心中的一块伤疤,在隐居中也创作了很多关于国家的诗词,但大多数是感慨心中的悲伤情绪。晚年的陆游虽然生活环境很好,有些梦是再也完不成了,这也是让人悲伤的地方。
陆游读书
陆游是一个诗人,那么读书自然是他的首要功底,只有书读的好读的多,才能够创作出好的诗词。不是什么书都要去读一下,而是挑选一些适合自己的书籍下手,这样才能够吸收到其中的精髓。陆游在《读书》一诗中也写到了读书的用意和读书的关键。
陆游认为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因为读书可以开展我们的眼界,而他认为读书的本质是为了人民。本来想要为国家对抗金兵的陆游,上了前线,但是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就被调离了战场,从此之后只能依靠当年打仗的服装来回忆。但是他从岗位上离任了之后,回到老家,就连维持生计的五亩田地都没有。陆游读书的初衷是为了人民,想将南宋的子民们解救出苦海,但是自己现在也是没有那个能力了。
在隐居在农村的时候,陆游虽然条件艰苦,但诗的后两句也写到了,在昏暗的油灯下视力也不如从前了,依然还是要阅读,坚持每天都要阅读两万个字左右的书籍,而这些字小的像苍蝇一样。陆游在晚年的时候过得清苦,但是他丝毫没有怨恨朝廷,只是自己慢慢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这种感人的力量足以对后世之人起到警示的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陆游认为读书本是为了民众,这种见识就不是凡俗之人。自己在小灯之下阅读着书,这场景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这么用功,让后人如何不学习。
陆游后人
陆游做为南宋的有名诗人,他和唐婉之间的爱情早就被传为佳话,但是才子佳人的爱情不一定是好的,在陆游的母亲认为唐婉不是个能够当好妻子的人之后就将她休了。之后陆游娶了一位温婉贤淑的王氏为妻,之后生育了孩子,那么陆游后人是怎样的呢?

陆游画像
陆游有七个孩子,其中不乏为官之人,其中大儿子陆子虞就是淮西濠州通判。他的二儿子路子龙也官至东阳丞,这几个儿子中三儿子陆子修和四儿子陆子坦也都出仕了。五儿子陆子布和六儿子陆子聿,这两个儿子在陆游去世之前都没有做过官。关于陆游的女儿还有两个,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女儿在当时也没有记载过,叫什么也不知道。陆游的后代不在少数,他的孙子陆元廷在知道了宋兵打了败仗之后就跳崖自杀了。关于自己的后代,陆游还是很上心的,他为了自己的后代写了大概一百多篇的诗歌来教导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