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曜简介 司马曜是怎么死的
司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372年—396年在位)。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简介,司马曜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KK历史网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生于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他的祖父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父亲是会稽王司马昱(后来的简文帝),母亲是李陵容(孝武文太后)。司马昱共有七个儿子,但前五个都早亡,只有司马曜和胞弟司马道子存活下来。兴宁三年(365年)琅玡王司马奕继承皇位后,司马昱徙封琅玡王,四岁的司马曜则继其父会稽王之位。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大军阀桓温带兵入京,发动宫廷政变,通过崇德太后褚蒜子之命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拥立琅玡王司马昱即皇帝位,是为晋太宗简文帝,司马曜也就成为皇子。
东晋自司马睿开国江左以来,一直处于士族门阀的轮流支配之下,形成门阀政治的格局,而除了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稍有作为以外,其他皇帝都是几乎傀儡般的存在。到了简文帝司马昱时,这种皇权不振、士族专权的局面更达到极点,桓温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政,连谢安都视其为“君”,史称“政由桓氏,祭则寡人”,而他的野心则是要简文帝“禅位于己”,达到倾移晋鼎的目的。简文帝登基仅八个月便得了重病,于咸安二年(372年)七月二十三日连发四诏,催促尚居姑孰的桓温入朝辅政,桓温故意推辞;五天后,简文帝病情加剧,遂册封会稽王司马曜为皇太子,并遗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又说:“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此时的晋朝国运可以说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因为桓温完全可以凭借简文帝遗诏而篡晋自立,这是其他士族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出身太原王氏的侍中王坦之当着简文帝的面撕掉了这封诏书,简文帝被迫同意将遗诏改为““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故事。”随即简文帝驾崩。
孝武帝司马曜刚继位三个月,就发生了道教徒卢悚率众三百人攻入建康殿庭,略取库兵,欲复辟海西公司马奕的变乱。此乱矛头直指桓温,客观上增加了王、谢等士族抗拒桓温的效果。桓温在宁康元年(373年)二月自姑孰入京,风传他有诛王、谢,移晋鼎的打算,王坦之、谢安等严阵以待,桓温也只就前一年冬所谓彭城妖人卢悚率众突入殿庭一事穷加究治。稍后桓温生病,病中犹要求朝廷为其加九锡,王坦之、谢安等延宕其事。是年七月,桓温死。孝武帝继位之初的危机期总算有惊无险地过渡了。
桓温虽死,门阀政治的格局依然延续。由于孝武帝年幼,为了防止桓温之弟桓冲等谯国桓氏人物继续专权,谢安在桓温死后请出孝武帝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第三次临朝听政。史载:“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谢安和王坦之在拥立孝武帝、匡扶晋室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自然也得到报偿。所以,东晋实权仍由士族门阀把持,只不过由谯国桓氏逐渐转移到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手中。宁康三年(375年)五月,王坦之死,谢安势力更盛,与桓冲分处中外,形成东晋权力结构的平衡。同年八月,孝武帝大婚,迎娶太原王氏名士王濛的孙女王法慧为皇后,其弟琅玡王司马道子也迎娶太原王氏王坦之的从侄女为王妃,这不仅使太原王氏的影响力继续存在于东晋朝廷,也为孝武帝后期主相相持的政局埋下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