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安皇后怎么死的?懿安皇后失节向清朝投降的真相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初三日,即位不久的明熹宗朱由校大婚,纳祥符县张国纪女为中宫,即后来的懿安皇后。

懿安皇后画像
懿安皇后张氏名嫣,小字宝珠,性情严正。在明代后期混乱的局势中,懿安皇后对于魏忠贤的野心深有提防;在崇祯一朝,懿安皇后受到明思宗朱由检的尊敬和礼遇,而且对于朝中的大臣如周延儒等人的欺上罔下行为非常厌恶。在百姓的眼中,懿安皇后有着极好的声望。
懿安皇后入宫时15岁,体态颀秀,相貌丰整。入宫之后,懿安皇后十分厌恶客氏。一次,懿安皇后召客氏于宫中,欲将她绳之以法。此事使客氏和魏忠贤非常害怕,总想借机报复。于是,魏忠贤指使手下散布谣言,说皇后张嫣是盗犯孙二的女儿,而不是张国纪的女儿;孙二因为犯有死罪,就将女儿托付给生员张国纪。所以,张国纪将这段隐情不据实反映,犯有欺君之罪。但明熹宗朱由校并未因流言而惩办懿安皇后,这使阉党不敢妄动。
在懿安皇后看来,魏忠贤就像是秦代的赵高,是一个阴险的阉宦。有一次,明熹宗朱由校去见皇后,见桌上就有一本《赵高传》。明代内宫后妃所必读之书是明太祖朱元璋命儒臣编定的《女诫》,其要义即禁止后宫干政,而《赵高传》之类的史书并不是宫中后妃应当读的。懿安皇后此举,实际是想以赵高譬喻魏忠贤来提醒明熹宗朱由校。
后来,懿安皇后在信王朱由检即位一事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明熹宗朱由校临死前不久,懿安皇后表示反对,认为应当早立信王朱由检。信王朱由检想推辞,懿安皇后自屏风后走出,说:“皇叔义不容辞,且事情紧急,恐怕发生变故。”信王才愿意继承皇位。明熹宗朱由校对于张皇后始终爱惜。明熹宗朱由校临死之时,将懿安皇后托付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命曰:“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此后,明思宗朱由检对懿安皇后的确非常敬重。

懿安皇后剧照
在遍布魏忠贤和客氏爪牙的后宫中,懿安皇后还是遭到客、魏二人的暗算。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懿安皇后有孕。魏忠贤和客氏密令宫女在为皇后捻腰的时候下重手。宫女们按魏、客的吩咐,“捶之过猛,竟损元子”。清代学者查继佐在《罪惟录》中说,懿安皇后敢于在当时陈《赵高传》于几案,就说明她的“不慊”的勇气,然而“即以慊风诸妃,万不能实诸妃妊,他日称皇太后也,惜也”。
据说,李岩入宫,令宫女扶张后上座,行九拜之礼,令人护卫。当天晚上,懿安皇后自缢而死。明亡之后,有一个自称懿安皇后的女子向清朝投降。对此,清代学者朱彝尊曾作了一番辨别,说:“魏忠贤养女任氏,送给熹宗,被立为贵妃。农民军攻进北京后,流转民间,诈称懿安皇后。被送往官府,光禄寺每月供养。人们所以都说懿安皇后失节。沉冤莫雪,故附白之。”从《明史》的记载看,懿安皇后确实是在大顺农民起义军进城之后自缢而死,时年38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