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超简介

刘子超,1906年生于广东兴宁新圩镇鲤湖村,原名起亚,又名苏华,笔名梦非、王夫、辛民、漆雕华。是一位百折不挠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共产主义的宣传者,有着长期的地下斗争经验,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和宣传鼓动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下面做一下刘子超简介。

刘子超个人资料 刘子超的死因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刘子超早年的照片

刘子超简介:1926年刘子超在兴宁县立初级中学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当局政府以“煽动学潮,破坏教学”的罪名将其开除。之后来到梅县东山中学读书的时候因为从事革命活动被捕,之后越狱,回到兴宁从事革命活动。后来转移到上海活动,更名为刘苏华。

1929年,在华南大学工作,先后任中共沪西区委宣传部长、闸北区委书记。

1933年,再次被捕入狱,1934年出狱后与组织失去联系。

1936年,到太原讲学,抗战爆发后,在朱瑞的帮助下恢复了党组织关系。

1937年,刘子超相继担任由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党组成员兼所长、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

1938年,刘子超担任了抗日新军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后来该部改编为晋冀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刘子超为副司令;后来刘子超又担任了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决定在山东建立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业绩。

1940年,当选为山东省宪政促进会常务委员。4月组织成立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为协会领导人之一。7月,出席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当选为山东省战工会委员。

1941年,日军发动了对沂蒙山区大规模的大扫荡,刘子超不幸与敌人相遇牺牲。

通过刘子超的简介可以看出刘子超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颇有成就的宣传家,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我党我军的领导人。

刘子超怎么死的

刘子超1906年生于广东兴宁县新圩镇鲤湖村,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称得上是一位老革命,刘子超早期主要是做的地下工作,在长期的地下工作中积累的了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这些都为刘子超后来从事的宣传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担任了山东纵队的宣传部长。刘子超怎么死的?刘子超是在对日作战中牺牲的。

刘子超早期从事的是地下工作,后来曾经两次被捕入狱,但是没有死在中国人的手中,却在抗日战争中死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下。刘子超在抗日战争时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刘子超在第二次被捕入狱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在朱瑞的帮助下恢复了党员身份,并且在抗日战争中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先后担任了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所长、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山西抗日新军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司令员、晋冀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在党的宣传战线上尽职尽责的工作着,曾经写出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包括《汪逆兆铭卖国事敌的罪恶种种》《驳斥汪逆的伪三民主义》等文章,这些文章宣传了抗日,打击了敌人,澄清了事实,振奋了人心,刘子超作为宣传部长的工作是相当的成功的。

刘子超怎么死的?刘子超是在对日作战中牺牲的。1941年冬天,日军在沂蒙山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刘子超在转战沂蒙的过程中仍克服各种困难险阻,寻找一切时机进行自己的宣传工作。12 月11日凌晨,刘子超和部队十几名同志来到沂南县高湖村时,被敌人包围,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