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怎么死的?“屈贾”指的是谁?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刘恒准备提拔贾谊,朝廷中一些保守的老臣们坚决反对,说贾谊言过其实,将来一定会扰乱国家大事,还给贾谊捏造了许多罪名。于是,刘恒开始疏远贾谊。贾谊感到委屈,经常说一些牢骚话,刘恒听了,很不高兴,干脆把贾谊任命为长沙王的太傅,打发贾谊离开首都。
公元前173年,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阴谋造反,被文帝夺去了王位,刘长绝食而死。文帝觉得对不起弟弟,又把刘长的儿子一个个加封为公侯,还把负责刘长生活的许多大臣判了死罪。贾谊在长沙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给刘恒写了一封奏章,认为刘长是有罪的,刘长的死是应该的,不能再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语言相当激烈。刘恒把贾谊赶出长安后,一直没有贾谊的消息,忽然接到贾谊从远处寄来的奏章,虽然不同意贾谊的建议,但还是决定把贾谊调到自己身边来办事。
贾谊来到长安时,刘恒刚刚祭过鬼神天地,听说贾谊到了,立即召见。俩人一见面,刘恒便用“鬼神到底有没有?”等问题来问贾谊。贾谊的学问非常丰富,谈起鬼神的事情也头头是道,刘恒听了,陡生感叹:“想不到贾生的学问更加高深了!”便任命贾谊为自己的儿子梁王刘揖的太傅。
几年后,梁王刘揖入朝拜见皇帝,骑马时不小心摔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按当时规矩,诸侯王年轻时,太傅(老师)对他的生活起居要负责任,梁王骑马受伤而死,贾谊应该负照顾不周的责任。因此,贾谊觉得自己罪过不轻,忧伤过度,竟然病死,时年33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