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马尾绣 三都马尾绣是水族独特的刺绣工艺,是以马尾为原材料的刺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
黔南山区建筑 贵州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为喀斯特地貌。黔南山区的建筑除了依地势而建之外,也要满足各种生活需要。 干栏建筑 贵州是个大山区,各族人民因地制宜修建造型各异的山地建筑,堪称一座山地建筑博物馆。人们津津乐道的..
侗寨鼓楼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侗寨即侗族村落,大多就依地形而建地形,依山傍水。侗寨必有鼓楼,有鼓楼才算侗寨。鼓楼是侗族文化的代表,是侗人精神的家园。 鼓楼文化,是以侗寨鼓楼为代表,含鼓楼、戏楼、花桥(风雨桥)等侗族建筑在内的民俗..
鄂西民居 人们常用大兴土木来表明建造房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鄂西土家族及其它少数民族把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看得尤为神圣,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大致分十四个步骤,即:选址、造屋场、定法稷、伐木、立马、起造、安磉凳、排扇、立屋、上梁、布盖、装屋、安财门、请火等。在这个过程之中掺杂了许许多多的..
土家族民居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宜恩一带及四川省。土家族有自已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过去,在土家人的心目当中潜在着一种神性化的空间价值..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 土家族人大多数因为地势的关系,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上,依山就势建立吊脚楼。吊脚楼是分布在鄂、渝、湘、黔交汇山区土家族的独特建筑形式,它是结合当地山多岭陡、木多土少、潮湿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态适应性特征的传统山地建筑,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术..
彝家猎神节 古代彝族先民以狩猎为生,人们都靠狩猎维持生活,他们的衣着取自兽皮,食物来源于兽肉,给狩猎活动赋予了丰富的原始宗教色彩。人们认为狩猎时有猎神保佑,就能获得更多的猎物,因此崇拜猎神,常常用祭献猎神、占卜求卦的方式来祈求狩猎丰收。因而在每次出猎之前必须祭献猎神。 农历二月..
春分竖蛋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春分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这天有立蛋、吃春菜、送春牛等民俗活动,其中春分竖蛋是最常见的。 关于春分节气,有句民谚是这样说的:春分到,蛋儿俏,意即春分这天要竖蛋。为什么要选春分这天竖蛋?民间的说法是,春分是南北..
清明节青团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荔枝,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习俗很多,除了祭祖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其中吃青团也是其中一个习俗。 清明时节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
贴年画 贴年画的风俗源自于把房子外面的门上贴门神的传统,年画是寓意着吉祥,在腊月快到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
王家大院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保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我国清朝时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由山西灵石县的四大家族之一王家建成。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
图:威海秧歌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三面环海,所以威海和大多数靠海城市一样靠海吃海。千百年来,威海人在与海的抗争中,形成了独具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起看看威海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 秧歌 闻名山东的乳山夏西火龙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海阳大秧歌..
清明节插柳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除了上坟祭祖外,也要采折新柳条,是清明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清明节插柳的由来: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
黎族船型屋 海南居民多为闽南和岭南的移民,也有云贵及东南也地区的移民,所以民居也夹杂着各地的风格。根据《海南省志城乡建设志》的介绍,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筑,主要分为三类:传统汉族建筑、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舶来特色建筑。这些保存下来的建筑,是对海南历史铭记,是海南各个时代的缩影,是先辈..
乔家大院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山西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乔家大院古建筑作为晋商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人们展现了清末民初山西祁县一带的建筑、商业、金融、民俗、艺术等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清代北方民居建筑提供了经典蓝本。 ..
云南丽江纳西族婚礼 纳西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云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云南丽江是其中一个纳西族聚集区。纳西族的习俗很多,云南丽江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同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
夏至吃面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我国自古以来将夏至当做夏季开始的日子。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时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夏至习俗有哪些: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
折柳送别 在古代,交通不如现在这么方便,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生离死别,所以古人将离别当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特别重视送别。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古人送别的习俗: 1、祖饯先秦时期属行祀礼 东汉郑玄注曰:将行而饮酒,曰祖 如果评诜古代最有名的送别,唐朝诗人王维送别友人元二无疑..
芒种配图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表示仲夏的开始。芒种的芒代表麦芒,有麦类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忙,麦上场,所以农民也要开始麦收,是最忙的时候。 芒种节气习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
清明节插柳 清明节这天,妇女小孩会折下柳条,插在屋檐下或者将柳条编成柳框戴在头上。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提到,清明时节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其一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柳条插进泥土即活,有强大的生命力,插到哪里,哪里成荫。柳树的生命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