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3日,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今年是在9月8日。按照我们传统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还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月半;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
兔爷的制作 民间关于兔儿爷的传说非常多,有人说它是天上的玉兔,有人说它在天上捣药,为王母和众生祈福,还有人说它下凡幻化成一个白衣姑娘为人治病。自明朝以来,买兔儿爷逐渐成为北京人过中秋节的重要内容,兔儿爷成了一种团员的象征。 需要的材料:石膏模子、颜料、毛笔、铅笔等 ..
每年9月23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是我国农历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今年是在9月23日。 所谓秋,《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几乎直射赤道,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
圣诞节是西方基督世界的新年,时间在每年的12月25日。圣诞节从平安夜子夜的钟声开始,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主要的民俗事项如下: 圣诞弥撒:各教会都会举行盛大的圣诞弥撒(天主教、东正教)或圣诞礼拜(新教),所有基督徒都会去教堂参加,人们总是全家出动,扶老携幼涌向教..
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今年是在12月22日。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农事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出冬至来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中国所在的..
每年9月10日,是中国教师节。它与护士节、记者节一起,并称为我国三大行业性节日。 中国为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尊师重教,教师节也早已有之。从1931年起,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最早的教师节是1931 年。当时,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并联络..
除夕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节前一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节前一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
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蛰指冬眠,惊蛰就是指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每到了惊蛰时分,气温回升较快,害虫出动,这时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因而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我国古代还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鹏)鸣;三候鹰化为鸿。惊蛰节的主要习俗有祭白虎、驱虫、炒虫、打小人..
处暑即为出暑,是离开夏天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经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广大的劳动人民总结了关于处暑的一些谚语。 处暑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
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3月份,继惊蛰之后,我们又迎来了春分时节,是各种春种作物播种、种植的大忙季节,可谓春分得意, 农事繁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分习俗。 春分习俗 吃春菜 岭南风俗,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最有感情的节日,也是我们最用心去准备的节日。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过了几十次年,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春节的历史过大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明代开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没有固定的住所,到了晚上只能露天夜宿或者住在山洞里。那时候的人还没有制造出既轻便又锋利的武器,只能靠经过粗糙加工的木棍和石头来抵御成群出没的野兽。而且每当遇到风霜雨雪,人们如果找不到适合居住的山洞,就要受冻,而且很容易得病。所以,原始社会的人往往很年轻就死去了。 ..
在春节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夜,民间都有守岁的习俗,具体来说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中国人特别看重年夜饭,而年夜饭也十分有讲究,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重在氛围和精神享受。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
立春的含义:立春,俗称打春,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年节被称为春节的重要原因。 农谚讲春打六九头,就是说立春之日一般在冬至后46天左右,即从冬至日开始数九,到第六个九日便是立春。这个时日一般在农历腊月底前后。立春的含义就表明春天开始了。那么我国立春的含义有什么历史故事?请看下..
中国最早的历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夏小正》中所用的月份是夏历的月份,把一年分为12个月,对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因为《夏小正》中所记载的历法是与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为农民安排各个季节的农事提供了重要依据,所..
董仲舒最先提出了束缚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显然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学说的发展。其目的是要把所有阶级统治秩序化、合理化。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更是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试图让劳动人民心甘情愿地为地主阶级服务,备受压迫而毫无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