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你知道“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吗?为什么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呢?今天的趣味甜品,将跟大家聊聊这个“太岁”,看到底敢不敢动它。

  有关这个成语的记载,最早见于汉·王充《论衡·难岁篇》:“移徒法日:‘徒抵太岁凶,伏太岁亦凶’。”

  为什么不能太岁头上动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木星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这样它每一年就有一个位置,同样,“太岁”也就会有一个位置,而传说“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

  古代文献里说太岁是众神之首,它统率众神,因此盖房子、修院墙或者宫殿发现了太岁可千万不能动。而且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

  太岁到底是什么?

  被传的这么玄乎,那么太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2005年4月,新疆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巴都根营房村村民李兵捡到一个淡黄色、貌似蘑菇、手感如牛筋、重4.2公斤的肉状物体。他把它放进铁桶中养了起来,目前(2008年),这个大家伙已接近7公斤的重量。村民们怀疑此物可能是民间所说的“太岁”。

  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在通过多年来对太岁进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太岁”是一种活的生物体,其主要成分是大型粘菌复合体。

  董兆麟教授认为,从他们目前掌握的研究结果看,太岁在三个方面有重大开发价值:

  1、由于其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性物质,在食品添加剂、无公害食品开发、食品防腐剂领域有重大开发价值;

  2、太岁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极强,体内含有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因此在保健品方面也有开发价值;

  3、太岁通过吸收有机质和腐殖质可以自身复制,在医药方面尤其是消化系统方面有重大科研价值。

  而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则认为该“粘菌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杨教授认为,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真菌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

  杨兴中的结论是,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神奇吧,原来真的有“太岁”,客官们,咱们也仔细观察,说不定也会发现自己身边的“太岁”呢!只是,“太岁”似乎也没有那么神乎其神,原来也是可以动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