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23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是我国农历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今年是在9月23日。

所谓“秋”,《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几乎直射赤道,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先后进入秋季,日平均气温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此时,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美好宜人的时节。“秋分”后太阳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正如农谚所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甚至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翻耕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