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口团子”真的是因为汤和醉酒错杀人?人口团子风俗的由来
过年:也称“谢年”。过去民间有祭神、祭祖等习俗,常州还有做“人口团子”的风俗。所谓“人口团子”是在做过年糕团时,特制几个大如人头,不包馅心,上面点红的大团子。
汤和毕生好酒。自古以来,酒可乱性,酒可坏事。史料之中,曾多有记载,说汤和“颇有酒过”。不过,汤和喝酒,虽常有过,但有些事似乎是刻意装出来的。《汤和传》曾记有一事:“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这件事,史家们似乎都是为了印衬汤和之过而写的。殊不知,此时的汤和,脑子清醒得很呢。当时,汤和镇守常州,曾经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批准,郁闷之中,他照例是要喝酒的,然后说出了这一段怨言。以汤和之功大,何须主动表功之?我是怀疑的。其实,汤和的用意是清楚的。他只是想向朱元璋表明,我汤和不过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一点小事,可以酒后胡言,而且酒话中要争的,仅仅是一点点功劳而已。
有一个傍证,似乎可以说明问题。常州民间,有个“人口团子”的传说。大抵与此事有关。当年,汤和镇守常州,其时朱元璋诛杀功臣,人心惶惶。大将汤和也感到自危。因此,汤和常常借酒自隐。他往往酒后理政,错杀无辜。汤和的副将为避免错杀,便做了几个假人头,染上血色,每当汤和酒醉发怒要杀人时,便把假人头当堂一献。汤和醉眼惺忪,掀鬓大笑,第二天便把事情全忘了。即使看到他要杀的人,也无事一般。因此,其副将暗暗传令,家家都用米粉做几个假人头,以防被汤和错杀,保人口平安,因此称“人口团子”,并流传为过年的习俗之一。后来人们觉得过年做人头不祥,就改成寿桃等,但仍在上面点红。汤和之所为,想证明什么?无非是想说明,他是一个酒鬼,是一个糊涂之人耳。
对汤和之醉酒,朱元璋是不是看透?恐不好推断。不过,朱元璋乐得顺水推舟。当年论功行赏之时,他还将汤和之过拿出来说事儿,居然找碴,故意贬其功。其他的人,封为公爵,汤和只得了个侯。“伐蜀还,面数其逗挠罪”。数年之后,汤和被封为信国公,朱元璋还不忘此事,历数其过失,并将其镌刻在免死铁券之上。这种做法,上海话叫“牵头皮”。其实,朱元璋此举也是做给其他人看的。以汤和功劳之大,我朱某尚且可以如此,况乎他人乎?汤和怎么办呢?他更聪明,“顿首谢”,一付战战兢兢、自我反省的样子。汤和和朱元璋一块长大,多年共事,知之深恐无出其右者。但是,既然看透了,汤和还决不能让朱元璋有所洞察,糊涂就要糊涂透顶,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可见其心智之高了。汤和告老之后,曾应朱元璋之请,重新出山在东南沿海“备倭”,共筑卫城计59处,使“倭寇多年不敢轻犯”。他在此期间,汤和为官,亦在地方之上留下诸多名声。但是,事情一完,他即回家,决不恋栈。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二十八,汤和死去,享年七十。朱元璋追封其为东瓯王,谥襄武,埋葬在凤阳曹山(今属蚌埠市龙湖公园)。汤和墓面对龙子河、背负曹山峰,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是一个好风水的地方。观汤和一生,总算以其智慧,以糊涂人生,换得了一个好归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