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10日,是“中国教师节”。它与护士节、记者节一起,并称为我国三大行业性节日。

中国为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尊师重教,教师节也早已有之。从1931年起,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最早的教师节是1931 年。当时,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并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了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却又于1939年决定立孔子诞辰日的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在全国推行。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经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并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于是,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也作为教师节。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结果很不理想,尤其是1957年以后,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已不存在。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 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我国的教师节终于正式确定下来。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主要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劳动,其文明进程必然会遭受损失,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截至2004 年教师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目前共有教师1249.8万人,比1985年增加325.2万人,增幅达35.2%。教师队伍整体规模初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时至今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下,全社会已经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的风气,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尊重,教师的待遇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

2005年,英国各地中文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聚会伦敦西区,宣布设立“英国华文教师节”,时间是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华文教师节由中文教育促进会和中文学校联合会共同发起设立,并得到苏格兰中文学校联合会、爱尔兰中文学校代表的支持。英国华文教师节的设立,将有助于提高海外华人社会对中文教育与中文教师的关注、了解与支持、帮助,使中华文化的精华进一步得到弘扬。英国教育部官员也对中文教师节的设立表示赞赏,认为中文教育的广泛开展,有利于提高在英华人的素质,促进了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与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