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蘑菇房
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房屋的外形状如蘑菇,是中国西南地区哈尼族的传统民居样式。
关于蘑菇房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哈尼人居住在山洞里。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叫做“惹罗”的地方,看到满山遍野长着各种各样的蘑菇,这些蘑菇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各种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于是,人们就照着蘑菇的样子建起了蘑菇房。
这种民居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留有半米,在上面用夹板将土夯实,一段段地上移垒成墙;屋顶由多重茅草遮盖成四个斜面。蘑菇房的内部结构比较讲究,通常由正房、前廊、耳房组成,一般分为二三层。
蘑菇房在建筑设计上别具一格:前廊与正房的前墙相连,耳房则与正房一侧或两侧相连;前廊与耳房的顶部均由坚实的泥土做平台,这里既可以休息纳凉,又可以晾晒农作物;正房二层完全用泥土封实,在三四米高的地方铺盖茅草顶。最高一层至屋顶的空间叫做“封火楼”,多以木板相隔,用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及住宿。房屋的最底层用来圈牲畜、堆放农具。中层则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常年生火的方形火塘,每当有客人到来,主人与客人就围坐在火塘边,请客人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糯米香茶”,再饮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常常会展示哈尼人特有的质朴、嘹亮的歌声,祝愿客人吉祥如意,情谊绵长。
哈尼族的蘑菇房冬暖夏凉,经久耐用,在中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具风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