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古人没温度计:南北朝时已可以测量腋温!
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入中国的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炉火纯青”……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的用语。冰瓶,中国最原始的温度计
网络配图
——《吕氏春秋》:“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公元1593年发明的。顺治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首次将西方温度计概念带入中国。因此,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已出现了一种可以观察温度变化的“瓶子”:瓶子中装上水,如果水结冰了,气温即低于零下,进入寒冬了;如果冰融化,则气温回升。这种瓶子称“冰瓶”,也叫“水瓶”,可谓是中国最原始的一种温度计,被视为现代温度计的雏形。
冰瓶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测量工具?现代考古中尚未发现实物,但从文献上可知,先秦时中国人已在使用。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有这样的说法:“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看到瓶子里的水结冰,就知道天气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藏了。这是古人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水—冰—水”的形态变化,来推测温度下降和升高的技术。
类似的说法,在汉刘安《淮南子·说山》中也有记载:“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对于《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中所说的“瓶子”,到底是不是一种“温度计”,文中没有具体交代。可能正因为如此,“冰瓶”这种原始温度计未被现代学术界重视和认同,被误认为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器皿。
笔者认为,如果是普通的器皿,那为何不说“碗中之冰、“缸中之冰”、“池中之冰”?结合西方早期的温度计也是一种细长的瓶子,可以想象先秦时的冰瓶并非普通之物。如果进一步联系《淮南子·说山》中的上一句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