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风风火火的带领西晋王朝奔向小康生活,然而江南的孙氏朝廷却日渐的衰落下去。就在蜀汉灭亡的第二年,也就是司马炎建国的头一年(公元264年),吴国的第三任皇帝孙休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岁。

国不可一日无君,吴国上下当前的计划就是马上迎立新皇帝,但是孙休的儿子年幼,吴国丞相濮阳兴与孙休宠臣张布担心难以支撑大统,两人对此非常的发愁。就在这个时候,曾经担任过乌程县令的左典军万彧就向二人建议,孙权的孙子乌程侯孙皓遵守法度,又勤而好学,才干突出。

5f33d40e742c0094064a3ce2d4381be4_副本.jpg

网络配图

万彧将孙皓一阵天花乱坠的胡乱吹捧之后,濮阳兴和张布心里也有一些小激动,但还是拿不定主意,他们找到孙休的皇后说明了迎立孙皓的想法,皇后说:“我一个妇人,怎么知道国家社稷的考虑呢?只要吴国安好,孙氏宗庙有依靠就好了。”就这样孙皓就正式成了吴国的第四皇帝,当然也是最后一任。

孙皓刚刚继位之初,还算老实,下令抚恤百姓,裁减宫女,做得还算有声有色,并还封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濮阳兴加侍中、青州牧,陆凯为镇西大将军,陆抗为镇军大将军。但是没过多久,孙皓就原形毕露了,该吃的吃,该玩的玩,还大搞建筑工程,搞得吴国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此时的濮阳兴和张布有些后悔迎立了孙皓,有人悄悄的给孙皓打了小报告,孙皓大怒,派人灭了濮阳兴和张布的三族。其实这两个人也不坏,张布还曾帮助孙休密谋联合大将军丁奉诛杀权臣孙綝,吴国大权重新回到皇帝手中。然而濮阳兴和张布作为国家重臣,朝廷宰辅,不能够识才尊贤,确实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啊!

东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孙皓任命陆凯担任左丞相,万彧担任右丞相。在《汉晋春秋》中记载,吴国当时有望气的人说荆州有王气,因此孙皓就在荆州大兴土木,准备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