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的温度变化怎样?二十四节气"白露"简介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165°时,是我国农历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今年是在9月7日。
所谓“白露”,顾名思义,指的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是一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且一天比一天凝重,正所谓“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由于天气已凉,鸟类开始做过冬准备。《礼记•月令》记载说: “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同为“白露”,我国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此时的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民谚。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炎夏已逝,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吹遍祖国大地,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气候宜人的金秋收获季节。白露之后,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常有偏北风,冷空气南下也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因此民间形成了“白露”忌风雨的说法,如“白露日东北风,十个铃子(棉桃)九个脓;白露日西北风,十个铃子九个空,”等等。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都要抓紧目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成后,排水落干,促进早熟。如遇低温阴雨,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采制,同时要注意防治叶蝉的危害。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三分之一,黄淮海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二三天就有雨日,四川盆地这时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十分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